汪小菲與大S之間的糾紛在兩岸三地鬧得沸沸揚揚,不僅是內地民眾,就連港澳臺同胞也在積極吃瓜,不過,港澳臺同胞是純吃瓜,而內地民眾還在精神、物質上力挺汪小菲及其母親張蘭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瘋狂下單麻六記。
向來是擅于蹭熱點、造話題的張蘭、汪小菲母子,怎么可能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張蘭更是直接在直播間里放料、表演。
結果呢?看戲的網友們從社交平臺涌入張蘭直播間、麻六記直播間,“瘋狂”購物,直接讓麻六記直播間的場均銷量和銷售額翻十倍。11月21日-22日兩天時間,麻六記酸辣粉更是賣上了500萬元,日環比漲超300%。
【資料圖】
11月24日,張蘭的直播間活躍度是東方甄選的六倍,并且是帶貨總榜的第一,也就是說,吃瓜群眾是在花錢吃瓜,最終的贏家無疑是張蘭及其一家人。
當然了,也有網友調侃,張蘭及其一家人掙再多的錢,汪小菲還要給大S及其兒女支付巨額生活費用,但誰叫你當初離婚之際,簽下這樣的協議呢?
“商人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所以不要過多地相信他們的家國情懷,當初多少信誓旦旦的商人,如今都跑去了其他國家和地區?!闭鐘蕵酚浾咚?,還不是自己當初的把柄,被人家拿捏住了;所以說,想要立得住,還是要清清白白才行。
當然了,作為一家財經媒體,《五谷財經》并不關心娛樂八卦,只是想知道,作為代工產品的麻六記到底如何呢?
目前,汪小菲的麻六記預制菜主要走的是貼牌代工的輕資產模式——自研配方、調料再交給預制菜工廠進行加工生成訂單。
有業內人士認為,前期代工模式在重營銷的加持下是有很大機會推品牌出圈的,像之前的趣店、現在大火的珍味小梅園等,但從長期來看品牌還是要有自己的護城河,現在不少預制菜品牌都開始自建工廠了。
尤其是麻六記酸辣粉,由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阿寬食品”)代工生產,目前正在試圖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資料顯示,阿寬食品主營新型方便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類型包括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
因疫情紅利,加上廣告人出身的營銷策劃,阿寬食品的紅油面皮、酸辣粉、新疆炒米粉、螺螄粉等產品迅速在線上渠道被賣爆。2020年2月,阿寬食品獲得1.1億元A輪融資;2020年6月1日,再獲得2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創投、茅臺建信、壹叁資本等。
資本的到來火速將阿寬食品推向資本市場,2021年,阿寬首次披露招股書,根據2022年更新的招股書數據,2021年阿寬食品的營收為12.14億元,是2019年水平的2倍。
光大證券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2021年,該公司銷售額市占率由0.6%提升至2.1%,同期增速位居業內第一。
事實上,不止是麻六記這樣的餐飲品牌看好酸辣粉這個品類,那些主打家庭零食或便利消費場景的品牌,也紛紛進入這一細分市場。
休閑食品品牌的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辣條零食企業衛龍食品和海底撈都推出酸辣粉產品。但它們也還是繞不開阿寬食品。
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品牌跨界推出的酸辣粉產品均來自阿寬的代工。此外,阿寬食品代工貼牌客戶還包括李子柒、網易嚴選。2021年,阿寬食品定制銷售金額達1.4億元,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達到12%。
雖然阿寬食品賣的很好,但質量問題也很多、很嚴重。今年6月28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重點經營者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其中顯示,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阿寬食品”)因所售部分方便食品存在黑點黑斑、異物等問題。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阿寬食品首次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對此,業界人士直言:“作為阿寬食品董事長的陳朝暉,難道就不感到羞恥嗎?”
今年2月,有消費者稱,在阿寬紅油面皮塑封膜里發現不明黑色物體,懷疑是老鼠肉。后經市場監管部門現場拆包檢查,三方一致認可,面餅中黑色部分并非老鼠,而是面皮發霉所致,因為缺少更多證據,市場監管部門、阿寬面皮方和消費者均無法認定發霉受潮出自哪一環節。
為此,6月27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依法進行了行政約談,并督促阿寬食品限期進行整改。
保障食品安全始終是食品生產企業的根本以及底線,但阿寬食品卻多次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由其代工的麻六記、李子柒,更是擁有十分廣泛的消費群體,想一想脊背都會發涼。
食品在最終被大眾消費之前須經原料種植、加工、儲運、銷售等多重環節,只有對各環節進行全面、準確、有效地把控,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由于阿寬食品的原輔材料品種繁多,其采購涉及眾多供應商,如原輔材料質量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對公司食品安全產生不利影響。阿寬食品的各類產品生產過程需要經過十余道生產工序,因此,阿寬食品存在各生產環節、工序交接等質量控制節點出現疏漏導致產品安全問題的可能。
“公司產品銷售出庫后,委托物流或快遞公司運送給客戶,運輸、裝卸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公司主要以經銷模式銷售,在銷售給經銷商后通過超市、便利店、零售店等各類終端到達最終消費者?!卑捠称贩矫姹硎?,公司客戶和銷售終端遍布于全國各地,公司無法實現對運輸環節和流通渠道的直接控制,如合作方出現疏忽或者不當操作,同樣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