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次查處 IPO 造假。
11 月 18 日晚間,科創板上市公司澤達易盛、ST 紫晶(紫晶存儲)因 IPO 造假分別被證監會罰款 8100 萬元和 3068 萬元。董事、監事及相關高管或被罰款、或被疊加市場禁入的處罰,部分人員還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兩家公司或被強制退市。
此番,證監會對澤達易盛適用 2019 年修訂的《證券法》,被罰首發募資額的 20% 。紫晶存儲因上市時間較早、適用 2005 年版《證券法》,最多罰首發募資額的 5%(本次它按照 3% 受罰)。
【資料圖】
公開信息顯示,澤達易盛及相關人員涉嫌在公告的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編造重大虛假內容。其中,在IPO申報環節,所涉會計期間為2016年至2019年,澤達易盛就通過簽訂虛假合同、開展虛假業務等方式,累計虛增營收3.42億元,虛增利潤1.87億元,各年度虛增利潤占當年利潤的比例分別高達104.72%、91.05%、103.24%、67.69%。同時,澤達易盛在其招股書中未按規定如實披露關聯交易、股權代持等情況,涉嫌隱瞞重要事實。
2020年登陸科創板上市之后,澤達易盛在其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的年報中都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的情況。其中,2020年和2021年,公司虛增利潤占當期報告記載的利潤總額的88.97%、56.23%,2021年還虛增在建工程3632萬元。
紫晶存儲則更夸張,其創立于2010年4月,主營光存儲介質、光存儲設備,以及基于光存儲技術的數據智能分層存儲及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摘牌,于2020年2月在科創板首發上市。
紫晶存儲一度被稱為“光存儲第一股”。不過,在科創板僅上市半年,業績就遭遇大變臉,連續兩年業績下降。2020年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24.71%。2021年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50萬元到975萬元,同比減少93.74%到90.6%。
根據證監會《處罰告知書》稱,紫晶存儲在其IPO報告期內的2017年至2019年間,紫晶存儲接連利用過虛構銷售合同、偽造物流單據和驗收單據入賬、安排資金回款、提前確認收入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利潤。
綜合計算,在三年時間里,紫晶存儲累計虛增營業收入超過4.3億元,虛增利潤總額超過2.1億元。尤其是在2019年,紫晶存儲正式提交IPO申請后,更是加大了財務造假的力度,這一年就有超過九成的利潤為虛增。紫晶存儲2022年三季報披露營業收入為1405.83萬元,同比下降達91.7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409.91萬元,同比下降2464.01%。前后對比,財務造假力度之大讓人側目。
科創板創立初衷是為了扶持國家的科技創新型產業,為企業上市發展進行融資,尤其是初創階段的中小型科創公司,因此在上市標準設置上較為靈活。
但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出現了財務造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靠自律或者是機構監督,真的很難防范風險。
可以預料,創板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不會止于澤達易盛和紫晶存儲。如何建立更好的市場監督機制——給予公眾、投資者、媒體更大、更廣泛的監督空間,及時發現財務造假公司,或許是注冊制下不得不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公司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