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全天沖高回落,三大指數走勢分化,滬指再度失守3100點,創業板指小幅反彈。
盤面上,醫藥股繼續活躍,生物制品方向領漲,天壇生物、華蘭生物漲停,但許多醫藥股尾盤出現沖高回落。教育股臨近上午收盤前異動大漲,豆神教育漲超10%,學大教育、中公教育、國新文化漲停。賽道股盤中反彈,HJT電池方向走強,羅博特科漲超10%,雅博股份、乾景園林漲停。板塊方面,教育、生物制品、新冠治療、中藥等板塊漲幅居前。
下跌方面,信創概念股尾盤集體跳水,競業達、二六三跌停,中國軟件一度跌停。半導體板塊沖高回落,希荻微跌超10%。旅游酒店、先進封裝、數字貨幣、半導體等板塊跌幅居前。
(資料圖)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3500只個股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58%,深成指跌0.37%,創業板指漲0.16%。
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787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700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51.2億元,為連續6個交易日凈買入,其中滬股通凈買入22.09億元,深股通凈買入29.11億元。
港股方面今日午后持續走低。受新一批國產游戲版號獲批消息的提振,騰訊控股、網易、嗶哩嗶哩等互聯網個股一度沖高漲超5%,但午后均回落,跌幅持續擴大。恒生指數、恒科指一度雙雙翻綠。
機構“棄債買股”趨勢顯現
11月以來股市回暖,債市震蕩,統計顯示,在近35000只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周負收益率占比超過35%;在已有數據的3010只債券型基金(僅計算A類)中,11月至今近八成產品的回報率為負。
無論是基金還是理財,凈值大面積回撤往往引發投資者的贖回潮。債市震蕩之時,甚至有“基金經理跪求免贖”的謠言傳出,可見市場慘烈。不過,債券市場近期并沒有大規模“暴雷”事件發生,債市出現較大調整,主要是多重邊際變化導致市場對基本面和流動性的預期調整,由此引發了債券的拋售。
在此情形下,部分機構資金從債基等固收類資產中流出,主動權益型新基金有望成為資金流入方向之一。
11月17日,一只主動權益型新基金一天半賣了10億元的消息為基金發行市場吹來一絲“暖風”。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11月新成立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創下年內新高,達16.61億份。
從新發基金數量來看,進入11月,公募基金發行數量呈現回暖態勢。截至11月17日,Wind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為統計標準,11月份前17天共計有79只(不同份額合并計算)新基金發行,其中,主動權益型基金有23只。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部分人士對經濟復蘇呈樂觀態度,看好明年權益市場的發展,主動權益類新基金一般有三到六個月的建倉期,對于前述流出資金來說,主動權益類新基金(股票倉位一般不低于60%)或是一個較好的選項。
高盛:滬深300回報率超20%
對股市蠢蠢欲動的不只國內各大機構,外資同樣正在“抄底”。
今日,北向資金凈買入超50億元。最近6個交易日凈流入約480億元,11日和14日北上資金分別凈流入146.66億元和166.02億元。其中,14日凈流入額創出了年內新高。英大證券李大霄更是直呼“底部又給外資抄走了”。
北向資金回流之時,外資機構也開始唱多。包括資管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摩根大通、瀚亞投資等在內的多家外資機構近期均表示對中國資產持續看好,他們稱,“中國股市有很大的上行空間?,F在是時候(買入)了。”
知名投行高盛集團近日也進一步唱多中國股市。包括Timothy Moe在內的高盛策略師在本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寫道,“在2022年東盟和印度市場表現強勢之后,隨著中國市場的反彈和韓國預期中的復蘇,亞洲地區股市的領頭羊可能會‘向北轉移’。”
這家知名投行在其亞洲資產配置中,維持滬深300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的“增持”評級。Moe和他的團隊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的回報率將高達16%。若計入匯率因素,其回報更是高達19%和21%。
對于外資持續看好中國資產的原因,證券日報刊文指出了五大邏輯:
首先,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是外資青睞中國的根本所在。
其次,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加速進入。11月17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898.6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4%。
第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為中國資產吸引力提供了支撐。
第四,中國股票具有估值吸引力。當前A股主要指數估值均已下探至歷史較低水平。截至11月17日收盤,A股市場整體最新動態市盈率僅為16.45倍,接近甚至低于A股四次大底的估值水平(四次底部的A股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9.05倍、13.07倍、11.83倍、17.5倍)。
第五,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滬深京三市的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52.37萬億元,占GDP總額的60.18%,同比增長8.51%。
A股投資有何主線?
最后,回到A股后續走勢上來。
今日市場震蕩,延續了結構性分化行情,其中醫藥方向持續走強,教育股午后沖高,信創方向內部持續分化,賽道方向在經歷了連續數日的回調整理后,今日有所回暖。
可見當前市場依舊保持相對較快的輪動節奏,多個熱點方向尚未出現明顯退潮趨勢,導致主線行情較難把握,因此,耐心等待分歧整理結束后的右側進場機會較為穩妥。
短期維度來看,加強針、抗感藥、口服新冠藥或將成為常態化需求,在此邏輯支撐下,機構依舊看好醫藥股的回彈,隨著疫情管控優化,有望帶來供給和需求側的雙重改善,有利于醫院診療、零售藥店、可選消費、醫藥制造業的快速恢復,醫藥CXO作為國內創新升級過程中的賦能角色,景氣度也有望持續攀升。
中期維度來看,安信證券認為市場有望從筑底階段進入結構牛市的上漲階段,科創板有望迎來超預期上漲。一方面,基礎在于,科創板產業分布的鮮明時代感,加之自2019年以來的持續估值消化,使其具備景氣優勢、估值合理、基金配置低等特征。
另一方面,科創板正在迎來三點邊際變化,交易層面流通盤擴容有利于基金配置,微觀層面“大非”解禁疊加募投項目逐步投產,宏觀層面宏觀弱復蘇信號增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