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魚躍醫療《關于調整對參股公司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螞蟻消費金融(下稱“螞蟻消金”)停滯近一年的增資計劃終于重啟。
2021年,螞蟻消金原增資方案發布后能明顯感覺到一股激昂的氛圍——央企中國信達帶隊,增資額高達220億元,這種前無古人的大手筆很“螞蟻”;然而,今天帶隊的地方國資——杭金數科,增資額也減少至105億元。
以上不是唱衰螞蟻——最初的220億增資是利好,從增資到停滯是利空,再從停滯到如今的“緩行”,這絕對又是利好。
【資料圖】
無論從預期還是現狀來看,當前的螞蟻處于底部,此次增資成功或許是它反彈的開始。
從長期來看,各方對于螞蟻消金的增資多了一絲審慎之后,小步緩行反而可能更加穩健,“遭遇過社會的毒打”后,螞蟻長大了,不再想做那些“日天”的事情。
讀懂君曾在《螞蟻集團如何重塑想象力》一文中詳細分析了螞蟻集團消金業務近10年的跌宕起伏,得到了一些當事方、學者老師和媒體同行的好評,本文在該文基礎上,繼續基于公開信息平鋪直敘幾個被遺漏的“知識點”,歡迎您閱讀關注、轉發。
(本文中“螞蟻”,均指螞蟻集團。)
1、 螞蟻集團在讓利
看到螞蟻消金2022前三季度的財務狀況時,讀懂君是懵的。
雖然多半不是自愿的,但“螞蟻集團只占螞蟻消金50%的股權”和“品牌隔離”的一系列舉動,都可以看做是螞蟻集團對其他股東、合作伙伴以及消費者的讓利。
而從螞蟻消金的財務狀況來看,所有人都低估了螞蟻集團的讓利幅度。
消費金融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利息凈收入,總資產主要為貸款余額,故而從螞蟻消金的千億資產和僅僅32億元的營收可以粗略推算出,其前三季度的凈息差僅約3%,換算為全年約為4%。
這個息差有多低?
以招商銀行旗下的招聯消費金融對比,其2019~2021年連續三年凈息差都在12%左右,是螞蟻集團的3倍。
再舉幾個更直觀的例子:2022上半年,總資產637億元的興業消費金融,營收47.6億元;中銀消費金融總資產525億元,約為螞蟻消金的一半,營收31.4億元......這些公司總資產遠遠不及螞蟻消金,但是2個季度總營收就與螞蟻消金3個季度的總營收相當,乃至更高。
此前,監管要求螞蟻集團堅持了“兩不加、兩不降”原則:不增加消費者成本、不增加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成本;不降低消費者服務體驗、不降低風險防范標準和要求。
從財務數據來看,螞蟻的確堅持了“兩不加”原則,至于“兩不降”就只能由用戶和監管來判斷了。
2、 螞蟻消金7個億非經常性損益來自于?
千億資產的螞蟻消金前三季度營收僅有32億元,十分反常,可以用讓利去解釋。
相比于營收,其凈利潤約為11億元,凈利率還算符合行業狀況,但異常的是其扣非凈利潤竟只有區區3.86億元,換句話說螞蟻消金前三季度有超過7個億非經常性損益。
這7個億的非經常性損益來自于哪里?讀懂君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如果你知道,求八卦。
3、螞蟻緩行
2022年,螞蟻集團做了一個決定——分紅120億元,稍微細心的讀者應該能看出——螞蟻消金這次增資還不如上次分紅的錢多。
什么樣的企業會大額分紅?
答:一個不再追求高增長的企業,起碼現階段的螞蟻是的。
但簡單的用“現階段不追求增長”來評價螞蟻也不準確,它更像是一個“端水大師”——
一個年凈利潤幾百億、能一次性分紅120億的企業,為了螞蟻消金一二百億的增資還要經歷一番“合縱連橫”、“從長計議”才能實現,讀懂君相信這背后涉及很多復雜的問題,要平衡許多,這讓螞蟻集團不得不“緩行”。
這部分內容,略顯敏感,而且讀懂君也不是知情人士,避免誤導就不贅述了,讀者可參考導語和《螞蟻集團如何重塑想象力》,自己琢磨一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