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市場的激戰,不僅僅限于實體瘤,以淋巴瘤為代表的血液腫瘤同樣如此。
11月9日,國家藥監局批準了我國首個高選擇性PI3Kδ抑制劑林普利塞的新藥上市申請,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兩種系統性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R/R)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
林普利塞是由瓔黎藥業研發,恒瑞醫藥負責商業推廣的1類創新藥,此次獲批給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資料圖)
除了PI3Kδ抑制劑以外,淋巴瘤治療藥物還包括CD20單抗、CD20xCD3雙抗、BTK抑制劑、靶向CD19的CAR-T療法等,而且市場競爭均處于火熱態勢。
一、坐擁51.4萬NHL患者,CD20單抗市場競爭激烈
淋巴瘤是涉及免疫系統淋巴囊腫的血液腫瘤,主要類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兩者占所有淋巴瘤患者的比重分別為10%、90%。
NHL也有多種類型,其中B細胞類占比最高,達到85%。B細胞類還可細分為侵襲性NHL和惰性NHL兩種類型。
從患者情況看,據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NHL的患病人數為257萬人,并預期2030年將達到330萬人。2020年中國NHL的患病人數為51.4萬人,并預計2030年達到約73萬人。
另外,根據中國淋巴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指出,2020年中國新發NHL患者人數達92834例,其中男性NHL發病率和死亡率居全部惡性腫瘤的第十位。
從藥物類型看,目前淋巴瘤的治療方法十分廣泛,包括CD20單抗、CD20xCD3雙抗、BTK抑制劑、靶向CD19的CAR-T療法、PI3Kδ抑制劑等。
以CD20單抗為例。
CD20屬于B淋巴細胞限制性分化抗原,在95%以上的B細胞淋巴瘤中均有表達,是一個具有腫瘤特異性的靶點,也是B細胞淋巴瘤最成功的治療靶點之一。
全球首個上市銷售的抗腫瘤單抗藥物,就是羅氏研發的靶向CD20的利妥昔單抗(美羅華),于1997年獲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NHL、慢性淋巴細胞白血?。–LL)以及其他非腫瘤疾病,并于2000年在國內上市。
目前,利妥昔單抗結合傳統化療,是覆蓋全線MCL(套細胞淋巴瘤)治療、全線DLBC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治療和所有FL(濾泡性淋巴瘤)治療的主流療法。根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21年美羅華全球銷售額為28.19億美元,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接近50億元。
不過,自美羅華中國專利于2013年到期以來,國內藥企紛紛研發其生物類似藥,目前已有復宏漢霖和信達生物的產品獲批上市;另外,正大天晴已提交上市申請,新時代藥業、華蘭基因、海正藥業/天廣實生物等均有產品在研。
除了利妥昔單抗以外,國內獲批的CD20單抗還有羅氏的奧妥珠單抗、神州細胞的瑞帕妥單抗(SCT400),涉及NHL、FL、DLBCL等適應癥;海正藥業控股子公司博銳生物的澤貝妥單抗,已提交上市申請并獲得CDE受理。
研發管線方面,恒瑞醫藥和天廣實生物聯合開發的MIL62,目前有FL、MZL和視神經脊髓炎(NMOSD)3個適應癥處于Ⅲ期臨床階段。
二、CD20/CD3雙抗:羅氏領銜,艾伯維、再生元/再鼎醫藥、康諾亞緊隨
由于雙抗藥物能很好地解決傳統單抗靶點療效不足、耐藥性等弊端,成為了近年來創新藥的熱門研發方向。
就CD20/CD3雙抗而言,B淋巴細胞抗原CD20在95%以上的B細胞淋巴瘤中均有表達,而CD3是T細胞表面的重要標志,通過CD3介導T細胞特異性攻擊腫瘤細胞,是T細胞導向的雙特異性抗體的主要作用機制。因此,通過聯結并活化T細胞(結合CD3)和淋巴瘤細胞(結合CD20),可有效促進T細胞殺傷淋巴瘤細胞。
目前,全球僅有一款CD20/CD3雙抗獲批上市:羅氏研發的Mosunetuzumab(Lunsumio),于2022年6月獲得歐盟有條件批準上市,用于之前至少接受過兩次全身治療的成年患者患有復發性或難治性(R/R)濾泡性淋巴瘤(FL)。另外,Mosunetuzumab在美國已獲受理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預計于2022年12月29日前作出審批決定。
此外,還有兩款CD20xCD3雙抗已提交上市申請:羅氏研發的glofitamab已向歐洲提交上市申請,適應癥為經兩線或多線系統治療后的復發或難治性成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r/r DLBCL);艾伯維和Genmab合作研發的Epcoritamab,已向美國FDA提交了BLA申請,用于二線或二線以上全身治療后復發性/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的治療,而且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的上市許可申請(MAA)已獲得驗證。
研發管線方面,據醫藥魔方顯示,目前國內已有10款左右的CD20xCD3雙抗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研發進度最快的為上述羅氏的兩款CD20xCD3雙抗(均已處于Ⅲ期臨床),另外還包括再鼎醫藥引進再生元的Odronextamab、康諾亞/諾誠健華的CM355、天境生物的TQB2825、君實生物的JS203等。
三、BTK抑制劑:國內已有3款獲批,至少還有10款進入臨床階段
在靶向治療的方法中,近年來異軍突起的BTK抑制劑,也是淋巴瘤治療的熱門藥物。
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是B細胞抗原受體信號傳遞級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B細胞相關的惡性腫瘤中廣泛表達,是近幾年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熱門靶點。
BTK抑制劑通過作用于BCR信號通路,與BTK特異性結合而抑制BTK自身磷酸化,阻止BTK激活,從而阻斷信號傳導并誘導細胞凋亡,達到對B細胞腫瘤發展的控制作用。
目前,全球已有5款BTK抑制劑獲批上市:艾伯維/強生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日本小野制藥的替拉魯替尼和諾誠健華的奧布替尼,適應癥覆蓋MCL、CLL/SLL、MZL、r/r CNSL等。
從市場格局看,目前已在國內上市的伊布替尼、澤布替尼和奧布替尼,2021年市場份額占比分別為52.4%、35.7%、11.9%。
此外,目前國內至少還有10款BTK抑制劑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阿斯利康的acalabrutinib和禮來的吡托布魯替尼/LOXO-305均已處于III期臨床,另外賽林泰的CT-1530、禹正醫藥/和正醫藥的HZ-A-018、恒瑞醫藥的SHR1459等處于前列。
四、CD19 CAR-T療法:全球已有5款獲批,國內在研不下10款
CD19是表達于B淋巴細胞及濾泡樹突狀細胞的表面蛋白,大部分B細胞惡性腫瘤(如NHL、ALL及CLL)在患者癌細胞中均表達正?;蚋咚降?CD19。針對B細胞相關血液腫瘤疾病,圍繞CD19靶點正在開發眾多類型的治療性藥物,包括單抗、雙抗、ADC、CAR-T等。
以靶向CD19的CAR-T療法為例。
目前全球已有7款CAR-T治療產品獲批上市,其中有5款靶向CD19,分別為諾華的Kymriah、Kite(吉利德旗下公司)的Tecartus和Yescarta、MNS的Breyanzi、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其中,有兩款在國內獲批上市:復星凱特從Kite引進的Yescarta 以及藥明巨諾的瑞基奧侖賽,適應癥均為R/R B細胞NHL。
研發管線方面,目前國內還有10款左右的CD19 CAR-T產品進入臨床階段,涉及科濟藥業、先聲藥業/藝妙神州、銀河生物等。
除此以外,在PI3Kδ抑制劑方面,全球也有多款PI3Kδ抑制劑獲批上市,涉及吉利德科學、拜耳、Secura Bio公司等,但由于療效、副作用、安全性等問題頻現,導致藥企暫停臨床研究或撤回適應癥等。
目前,國內也有不少藥企在研發PI3Kδ抑制劑,涉及信達生物(引進Incyte的Parsaclisib)、石藥集團、中國生物制藥、圣和藥業、東陽光藥等。
(完)
本文所寫的內容,不同投資者有不同的看法,難念存在爭議性。由于粽哥閱歷所限,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多多擔待。
本文所提個股,不做投資買賣建議,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百濟神州-U(SH688235)$$恒瑞醫藥(SH600276)$$康諾亞-B(02162)$
關鍵詞: 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