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出品| 北京海證
一、《美國尋找阿爾法雜志》11月14日文章: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表示看好中國股市長期投資機會。他指出中國恒生指數已經觸及1997年的水平,表明拋售已經處于極限了,并且他判斷三個中國股市的巨大催化劑:1、中國經濟的恢復只是時間問題,無需討論“會不會復蘇”;2、PCAOB對中國公司的審計進入尾聲,這些中國公司即將恢復活力;3、中國愈發重視創新和外商投資,并開始發出明確的支持信號。2001年之后,美元對全球貨幣下跌,受益者是新興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貨幣正處于25年低點,歷史表明,當新興市場貨幣上漲時,新興市場絕對會碾壓標普500指數,中國經濟反彈具有巨大的催化劑作用。
二、《美國彭博社》11月14日文章:中國科技股有很大上漲空間,投資者開始搶購大型科技股以防踏空。在最新的 MLIV Pulse 調查中,機構和散戶受訪者最看好中國大型科技股,投資者中有42%表示他們計劃在明年增加對中國股市的投資。股價與收益和銷售額等指標之間的差距越大,當利好消息出現時,投資收益的潛力就越大。這種情況正在中國科技股上演——股價和基本面嚴重背離,股價將產生巨大的反彈。
三、《美國巴倫周刊》11月14日文章:瑞信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再生能源轉型和互聯網行業對于投資者依然具有吸引力。瑞信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持續受益者”。在各個汽車細分行業中發展潛力更好的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大幅增長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及有海外業務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瑞信認為,當下布局互聯網行業具有性價比。海外市場將有望成為互聯網公司的下一個增長點,其中游戲和電商是值得關注的兩大領域。展望2023年,瑞信預計,上游多晶硅供給的去瓶頸化將促使供應量同比增長67%,高于2022年的46%。供應量增加將促使下游太陽能組件的價格下降,進而加速太陽能的需求增長。
四、《德國安聯投資集團》11月14日文章:中國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軟件、電動車及生物科技等創新應用科技,將會出現誘人的增長潛力。中國正在擺脫「世界工廠」的低廉生產模式,改為轉型至發展高端制造業及創新科技。在過去20年,中國制造業勞工的平均年薪大漲了10倍,于2020年達到82,786.2元人民幣。企業為了控制成本、并保持競爭力,有必要大舉采用機械人以及自動化取代人力。中國銳意于2025年成為全球機械人技術創新策源地、產業自動化聚集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使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實現翻一番。隨著政府及企業投放更多資源研發,行業勢必會迎來到龐大而誘人的發展空間。
五、《瑞士瑞銀投資集團》11月14日文章:對中國股票保持基準配置,看好受益于經濟復蘇的消費、數字經濟等板塊。我們認為中國聯防聯控機制12日的新聞發布會將進一步激發中國股市的樂觀情緒,因此看好2023年中國股市的表現。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我們將配置耐用消費品、工業配套服務、工業供應鏈等修復型板塊,并且重點關注優質的中國數字經濟公司。
六、《新加坡theedge網》11月14日文章:中國的風電產業正在掀起海上風電的熱潮,金風科技、上海電氣、明陽智能等渦輪機制造商有望受益。中國風電行業正在大力推進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到2050年,這些項目的發電能力將提高近40倍。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達到2768萬千瓦,占全球累計裝機量的48.4%,居世界首位。到2030年累計達2億千瓦以上,到2050年累計不少于10億千瓦。
七、《雅虎香港》11月14日文章:摩根士丹利上調恒指、國指目標價,最高漲幅分別為22%、20%,將紫金礦業、贛鋒鋰業等列入其焦點股名單。大摩調整恒指最高目標,由明年6月21400點上調至22200點;相當于預測市盈率7.7倍,較原有7.5倍為高。國指目標價由明年6月7000點上調至7450點(延伸至明年12月),相當于預測明年12月市盈率8.7倍,這意味著兩大指數從當前水平上漲幅度均超20%。另外摩根士丹利列出中國股票焦點股名單,包括友邦、贛鋒鋰電、香港電訊、美團、新秀麗、太古A和紫金礦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