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鳴,編輯:小市妹
(資料圖片)
據民生證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軍工行業在主動型公募基金重倉市值占比6.18%,超配2.98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軍工板塊已連續9個季度超配。細分來看,主動型基金減倉鍛造及成型,加倉信息化和新材料。
隨著歷史進程的變化,無論從產業的發展,還是投資邏輯的變化,軍工股都正在完成華麗的轉身,走向前臺。
確定性的基本面和高于GDP的增速相結合,成就了軍工股未來最大的賣點——確定性成長。
中航證券此前發布的報告稱,而站在當下軍工板塊基本面堅挺,同時跟隨大盤經歷了三季度的“殺估值”后,已處于2014年以來歷史低位附近。而來自光大證券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國防軍工130家上市公司營收4056億元,同比增長12.16%;歸母凈利潤313億元,同比增長6.79%。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單看三季度全行業實現營收1451億元,同比增長16.73%,歸母凈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7.63%,出現加速趨勢。
而從更高的維度來看,中國軍費近十年來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已來到了1.35萬億的水平,位居全球第2,相當于排名第3~第5的總和。而根據今年公布的政府一般預算,2022年的軍費預算為1.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中國軍費時隔2年之后,增幅再次突破7%。如果算上20億美金的出口市場,整個國內軍工市場的規模接近1.5萬億。
而目前不同的需求規劃下,各細分領域的長期成長性正出現差異,其中集成電路、導彈、航發產業鏈、沈飛產業鏈四大細分高景氣賽道值得關注,包括航發產業鏈(航發動力、中航重機、圖南股份、航宇科技、鋼研高納、西部超導、華秦科技);導彈產業鏈(新雷能、振華風光、菲利華、國光電氣、國博電子、智明達);沈飛產業鏈(中航沈飛、光威復材、中航高科、中航電子);國產集成電路元器件(紫光國微、中航光電、振華科技、思科瑞、火炬電子、鴻遠電子)等二十多家軍工產業鏈企業。
在近兩年,隨著行業趨勢逐漸明朗,軍工行業的成長性和長期發展高確定性正持續得到驗證。數據顯示,近4年核心軍工企業已連續凈利潤同比增速20%+。
拉長周期看,萬得軍工指數此前已經連續三年收漲,不僅跑贏了同期上證指數,行業整體的基本面也相對強勁。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軍工行業整體正在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邏輯上和電動車、新能源一樣,是時代轉折帶來的大機會。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