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保時捷設計在官網上架一款連刀柄部分都是不銹鋼的一體式中國菜刀,售價240美元(約1700元人民幣)。記者檢索發現,美、英官網已售罄,德國和瑞士站點還可下單。那么,這款保時捷中國菜刀能拍蒜嗎?10月11日,保時捷設計精品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應:“可以拍蒜,具體使用建議需咨詢當地銷售公司?!?
就因為張小泉發生了一起“拍蒜斷刀”事件,保時捷也不甘寂寞,加入到中國菜刀經營的競爭行列之中,聽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市場就是如此殘酷,如此兇險。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資本。資本的嗅覺,一定比狗的嗅覺還要靈敏、還要見利就上。
只是,中國的記者,面對德國企業也生產中國菜刀,沒有給中國企業提些好的意見和建議,沒有提醒中國企業注意新的市場競爭,建議中國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反而挑事地提出了“能拍蒜嗎?”這樣的問題,難道中國菜刀的最大功能就是拍蒜嗎?只要能“拍蒜”就是好刀具嗎?張小泉出現“拍蒜斷刀”后,就真的要把張小泉刀具送上破產路嗎?
在這里,我們不禁要問這名記者,你采訪過保時捷公司嗎?這些年來,保時捷公司生產的汽車出過質量和安全問題嗎?要知道,就在9月5日,蘇州發生了一起保時捷電動車 taycan 碰撞護欄后起火,因為車門無法打開,車內人員被燒死的事件。那么,記者有沒有前去采訪一下,保時捷到底為什么車門打不開,這樣的事件,比張小泉的“拍蒜斷刀”是嚴重還是不嚴重呢。顯然,性質要嚴重得多,后果也要嚴重得多??墒?,中國媒體的記者卻假裝看不見。如果此時,這名記者能夠這樣問:你們保時捷也發生過汽車質量安全事故,能保證中國菜刀也不出現質量問題嗎?那么,整個過程也就非常完滿了。
不錯,張小泉出現“拍蒜斷刀”問題,確實不應該,但是,這樣的事故,在張小泉身上,還真的極其難得。相反,像保時捷等國際知名汽車企業,出現的汽車質量安全事故,則要比張小泉刀具多得多。發生事故多的不受指責,反而發生問題少的受到指責,甚至不時地被當作案例來列舉,中國的媒體和記者,到底想干什么呢?難道非要把中國企業和產品都整垮才開心嗎?
也許有人會說,汽車和刀具,是完全不同的產品,汽車的生產工藝不知道比刀具要復雜到哪里,所用材料的標準和要求也不知比刀具要高多少。既然如此,為什么保時捷要來搶奪中國菜刀市場呢?目的又是為了什么呢?顯然,刀具與汽車并沒有哪個身份更高的問題。要論歷史,刀具不知比汽車要長多少呢?保時捷能夠進入中國刀具市場,一定是看到了這個市場的空間和潛力。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張小泉等老字號企業來說,是一種沖擊,也是一種鞭策。
中國的市場是對世界開放的,包括刀具市場,同樣對世界開放。保時捷等國際知名企業,可以進入中國各個領域的市場,并與中國企業展開競爭。如果中國企業被沖垮,那只能說明中國企業技術不精、產品不優、品牌不強,而怪不得別人。但是,卻也容不得中國媒體和記者如此自損企業形象、自壞產品聲譽。張小泉刀具,如果因為一次“拍蒜斷刀”就要將其逼出市場,就要動輒用這件事來做文章,中國的媒體和記者就有點太不尊重中國企業、愛護中國產品了。
實際上,經過這一次的“拍蒜斷刀”事件,相信張小泉一定會吸取教訓,把產品質量做得更好,讓老字號能夠散發出新光芒。對于中國媒體和記者來說,就應當積極配合企業做好宣傳工作,而不是不停地毀損、不停地拿發生的事件做文章。就算保時捷生產的中國菜刀能夠拍蒜,難道就沒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嗎?是不是只要能夠拍蒜,刀具就是質量最好、品質最優了。把整個刀具的功能異化成只要能“拍蒜”,過于放大事件的負面影響,本身就是問題,就是需要引起重視和關注的問題,是有損中國企業和產品形象的問題。
所以,希望相關媒體和記者能夠守好新聞報道底線,能夠多多從保護中國企業、愛護中國產品的角度,多提好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是采用貶低和諷刺中國企業與產品的方式,把中國企業和產品踩在腳下。這樣的宣傳方式,太令人痛心,也太令人痛恨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