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主要用于電池模組和 PACK 配件的制造,以鋰電池應用領域為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行底價:由18.5元調整為16.2元
停牌價:18.74元
發行新股:2500萬股。募集資金4.05億元,用于年產2500噸精密鎳帶材料項目等。建設期為 1 年。
發行后總股本:1億股
發行后流通股本:2500萬股+3520萬股=6020萬股。
發行后總市值:16.2億
發行后流通市值:9.7524億
測算發行市盈率:2021年扣非凈利潤8104.88萬,對應19.99倍。
注冊地:無錫市宜興市
保薦人:國金證券
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新遠航控股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比例為 50.07%,為控股股東。周林峰控制公司 53.07%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司主要從事電池精密鎳基導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作為國內較早從事精密導體材料制造的企業,通過在行業內多年的經驗積累,具備多種技術規格的鎳帶、箔以及下游精密結構件一體化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公司主要產品鎳帶、箔及精密結構件主要作為連接用組件用于鋰電池等二次電池產品中;少部分作為復合材料用于金屬紀念幣行業。
公司主要產品下游終端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電動二輪車、 儲能、航空航天、金屬紀念幣等領域。公司與松下、LG、珠海冠宇(688772.SH)、孚能科技(688567.SH)、天津力 神、億緯鋰能(300014.SZ)、欣旺達(300207.SZ)、新普科技、順達科技、星恒電源、 博力威(688345.SH)、TTI(0669.HK)、格力博、泉峰控股(02285.HK)等企業建立了 良好的合作關系,終端應用于聯想、蘋果、奔馳、特斯拉、北汽、小牛、新日等知名品 牌。
公司及子公司金泰科均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擁有已授 權專利 76 項,其中發明專利 9 項,實用新型專利 67 項;參與制定了 1 項國家標準。公司 掌握多種鎳帶、箔及精密結構件研發和生產的核心技術,生產的鎳帶、箔具備多種規格, 同時掌握各類精密結構件的制模、沖壓、焊接工藝。憑借優秀的研發和產品,公司建有江 蘇省“鎳合金系列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江蘇省“小巨人”企業(制造類)等 稱號,并被納入無錫市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庫名錄,目前已通過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 巨人”企業審核。
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與電池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目前,公司鎳帶、箔和精密結構件產品主要用于電池模組和 PACK 配件的制造,以鋰電池應用領域為主。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出具的證明,2019 年-2021 年公司鎳帶產品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 53%、53%和 55%。公司精密結構件為定制化產品,無法獲取到行業內市場占有率相關信息。鎳帶、箔行業主要參與者有東楊新材;精密 結構件主要為定制化產品,無法獲取同類產品公開數據。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選取了從事其他應用于電池領域基礎材料的企業,具體為諾德股份、中一科技、銅冠銅箔、東楊新材。
報告期內,公司產品主營業務毛利率分 別為 24.82%、20.79%、19.81%和 15.19%,整體呈下降趨勢。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分別為 6,916.60 萬元、7,292.75 萬元、8,061.19 萬 元和 8,268.40 萬元,在建工程賬面價值分別為 284.77 萬元、229.22 萬元、315.21 萬元和 490.15 萬元,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整體上均呈持續增長趨勢,主要原因系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所需 產量增加,因此加大了對機器設備等的投入,使得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金額不斷增大。
1、三年一期業績
受益于下游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等因素,公司經營業績快速增長。2019 年、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44,294.26 萬元、56,997.21 萬 元、90,005.09 萬元和 50,469.93 萬元。報告期內,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 4,950.80 萬元、5,655.02 萬元、8,433.46 萬元和 3,880.64 萬元??鄢墙洺P該p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 別為 4,902.76 萬元、5,380.28 萬元、8,104.88 萬元和 3,671.49 萬元,整體呈增長趨勢。
2、2022 年三季度業績
經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2 年 1-3 季度的營業收入為 70,760.00 萬元至 79,200.00萬元,同比上升 10.00%至 23.00%,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 5,439.00 萬元至 6,208.00 萬元,同比下降 6.70%至上升 6.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 凈利潤為 5,203.00 萬元至 5,972.00 萬元,同比下降 8.50%至上升 5.00%。
關鍵詞: 導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