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城子非魚,編輯:小市妹
(相關資料圖)
對用戶的承諾,對盈利的迫切,對增長的渴求。讓B站陷入了一場“不可能三角”的選擇困局,也考驗著CEO陳睿的戰略水平。
【無奈的逆行者】
9月8日,B站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的業績數據,單季營收49億元,同比增長僅9%,這也是B站兩年來單季度同比增速回到個位數。另一方面B站在虧損的路上大步流星的走著,二季度凈虧損20億元,同比去年11.21億的虧損再次擴大了79%。
面對巨額的虧損,B站的選擇仍是追求增長。財報會議上,CEO陳睿強調用戶增長及營收增長依然是B站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且B站有信心在2023年MAU達到4億。相比之下,快/手的月活在二季度達到了5.87億,抖/音的日均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6億。
資本逐利的本性難移,真金白銀的利潤和未來賺大錢的故事總要沾一樣,而從B站的動作來看顯然選擇了后者。據Wind統計,上半年20家大型中國科技及互聯網公司,合計節省了133億元市場和管理費用。在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B站反倒成了一個逆行者。
但顯然資本市場對此并不感動,業績公布后B站股價便迎來了一波連續下跌的跳水,刷新了年內的新低。
【B站的不可能三角】
眾所周知,不做貼片廣告是B站的優良傳統,陳睿也曾對此做過公開承諾。也正是這種對用戶體驗的理想主義,構成了B站特有的社區文化,成就了B站的基本盤。但這種優良傳統某種程度阻礙了B站實現盈虧平衡。既要履行對用戶諾言,還要保持增長,又要實現盈利。對與B站和陳睿來說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三角困局,可能因為這個無法被打破的諾言伴隨B站許久。
在中國互聯網幾個最有名的承諾里,B站也許是最“沉重”的那一個。馬云說過阿里就算餓死也不做游戲,但阿里的主營是電商。雷軍說過小米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但5%的凈利潤率對于硬件來說已不算低。
從B站的業務結構來看,二季度游戲和廣告的營收加起來占到了B站營收的半壁江山。B站二季度游戲收入10.46億元,同比下滑15.17%,廣告收入11.58億元,同比增長10%。會員服務收入21.04億元,同比增長29%;電商以及其他業務實現6.0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4%。
會員收入看似規模更大,但服務成本也更高。真正能讓B站賺到錢的還是游戲,廣告這類高毛利的業務。而偏偏B站不能做貼片廣告,這讓越來越注重投放效果的廣告主們在B站做投入的時候越來越謹慎。
如果我們把視角拉長,在阿里和京東把電商這條路走通之前,廣告養活了一半的中國互聯網人,而游戲則養活了另一半。甚至到如今為止,廣告和游戲還是互聯網企業變現手中流量的最佳選擇。即便是在內容賽道上如日中天的頭條,在廣告上賺的朋滿缽滿,也要切入游戲產業。
【錯過的可能和不確定的未來】
2018年B站剛上市時,其游戲占營收比重高達83.4%,這一度讓B站被定義為披著視頻平臺外殼的游戲公司。四年的時間,B站的業務板塊有所拓展,目前四大業務包括以內容為核心的視頻業務,直播業務,會員電商和最賺錢的游戲業務。
當時面對市場的質疑,陳睿的回應是游戲業務營收未來應控制在50%以內。站在當下,這個戰略選擇值得商榷。2018年還在默默研發原神的米哈游利潤率高達70%,如今在一級市場的估值早已突破了2000億,甚至能夠拿出幾十億的現金投資理財產品。
但B站沒有選擇游戲,而是選擇了破圈,選擇從一個小眾的平臺走向一個面向所有人的平臺。我們試想一下,如果B站選擇了當時All in了游戲,那現在會不會是另一種光景?
可惜現實里沒有如果,我們已經沒有辦法看到B站全力以赴搞游戲能搞成什么樣子了。
上市至今,如果不考慮虧損,B站的營收始終在高速增長從2018年的41億一直增長到了2021年的193億,四年翻了超4倍?!捌迫Α钡膽鹇圆荒苷f毫無效果,但虧損也始終如同一把利劍一般懸在B站頭頂,尤其是在如今的大環境下,面對盈利和增長的抉擇,盈利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更為關鍵的是,B站賬面的現金已經從2021年一季度的176億驟減到了35億,這意味著規模的增長依靠的是巨額的投入,這種燒錢式的擴張還能持續多久也是一個未知之數。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