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賓縣永和鄉“黨建+菜業” 引領鄉村振興“主引擎”

在種植業上求“特”,累計轉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余人;在養殖業上求“優”,輻射帶動周邊85戶農戶共同養殖;在加工業上求“精”,帶動269戶脫貧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賓縣永和鄉以黨建為引領,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縣委打造“農業特色縣”目標,積極推進種養加“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昔日不被人熟知的小鄉鎮已經發展成為全縣矚目的特色產業之鄉。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在種植業上求“特”。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引擎”,全力扶持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簡稱(永和菜業)發展壯大。賓縣永和鄉黨委在永和菜業成立了單獨非公黨支部,采取“黨建+菜業”模式,設立共產黨員、積極分子、共青團員三個示范區。目前,永和菜業已建成標準鋼架塑料大棚1100棟、智能育苗溫室53棟,建成年加工1500萬穗鮮食玉米的速凍加工生產線,基地蔬菜年產量1.7萬噸,產值近億元,累計轉移、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余人,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黑龍江省“北菜南銷”重要基地、哈爾濱市休閑農業星級示范點和縣級產業扶貧基地。同時,永和鄉黨委又在引進的賓縣和裕生物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哈爾濱希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佳園谷物專業合作社3家企業成立了聯合非公黨支部,建成2條有機肥生產線,可年產有機肥4萬噸;發展500畝獼猴桃等果類種植,引領帶動富民產業發展壯大。

在養殖業上求“優”。引進哈爾濱希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的種公牛繁育項目,填補了黑龍江省內種公牛養殖的空白,為全鄉養牛脫貧戶帶來免費3年優質凍精和技術支持的福利政策,輻射帶動周邊85戶農戶共同養殖,提升了全縣養殖業水平。

在加工業上求“精”。主推玉米精深加工項目,新建1條玉米粉加工生產線,年產玉米粉5000噸,實現產值1800萬元,利稅110萬元。在打造主導產業過程中,永和鄉采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提高產業扶貧的質量和效益,帶動269戶脫貧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賓縣永和鄉現有耕地面積10.18萬畝,下轄5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人口1.4萬,現有黨支部12個、黨員354名。近年來,永和鄉黨委把黨的建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定盤星”,大力實施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工程,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堅強有力,鄉村兩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服務群眾能力和滿意度有效提升,去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2019年獲批全國農業產業強鎮。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賓縣永和鄉黨委書記王洪彪介紹說,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永和鄉黨委創新開展黨建載體活動。創新開展了“三改三樹三帶頭”主題實踐活動,即以“改舊貌、樹形象、帶頭門前三包,改陋習、樹新風、帶頭倡導文明,改結構、樹典范、帶頭發展產業”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文明創建主題活動,選樹環境衛生領域典型21人、鄉風文明領域典型15人、產業發展領域8人,激勵全鄉群眾學有目標、做有榜樣;創新開展“三志愿”服務活動,“紅色”志愿服務活動吸納12名黨員組成紅色宣講團,宣講黨史10場次。“愛心”志愿服務活動以村為單位組建5支服務隊,開展幫扶困難群眾、關愛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150余次。“攻堅”志愿服務活動組織返鄉大學生、老黨員、老教師身先士卒,發揮了積極作用;創新開展了為民代辦“零距離”活動,建立便民代辦服務站5個,每年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1000余個。

關鍵詞: 志愿服務 鄉村振興 農業科技 人工智能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