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幼清
有媒體近日稱,“恒大汽車或被并購,牽頭方或為地方政府”,隨后,某知情人士表示“由于欠款問題,購買恒大理財,房地產以及恒馳供應商相關人員進入工廠總裝車間維權,導致生產停工”。
(資料圖片)
對此,恒馳汽車總裁劉永灼作出否認。
且不論為何會有這樣的消息傳出,眼看著恒馳5交付在即,這一消息對期待著“靠車翻身”的恒大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恒大能否像許家印期盼的那樣“靠車翻身”,以恒馳現在表現,確實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首先是造車的資金問題。財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已累計虧損180億元。其中,2018-2020年分別虧損達14.29億元、44.26億元和73.94億元。2021年上半年,恒大汽車虧損達47.9億元。
其次,恒馳5的預售數據疑似有水分。恒大此前表示,“恒馳5已經創下了近4萬臺的預售成績”,但有媒體稱:“該數據有水分,且北京地區主要訂單來自恒大內部中高層領導或是恒大樓盤的業主”。
數據之外,就是技術層面的努力。劉永灼稱,“天津工廠停產是謠言,目前天津工廠生產正常,恒馳5量產正有條不紊推進中,我們超過1800名員工正在天津工廠一線奮戰,確保9月量產、10月開始交付”。
這也并非是恒大宣布造車以來第一次被質疑。2021年車展,恒大雖一次性亮相了九款新車,但要求只可遠觀,且有現場人士表示展出的車型是模型車。所以,恒馳5到底有沒有技術方面的問題,恐怕只能等交付之日才能見分曉。
作為第一大房企,恒大的債務問題在去年7月引爆,總負債或近2萬億。而轉做新能源車能否挽救大廈將傾的恒大?在恒大背負巨額債務的同時,又失去了李嘉誠這最后的稻草,恒大的融資問題一直是舉步維艱。
在去年10月,恒大汽車就發生過“停薪降薪”事件。隨后,許家印自掏10億,配股融資,出售恒大汽車公司的土地,才勉強支撐恒馳5下線。
而面對消費者,恒大也自知理虧,恒馳官網的海報顯示,所有購車款項支付及退回均在公證處專戶。
消費者自身也十分清楚,市面上多種新能源車可供挑選,且都不用擔心交付時間、售后等問題,沒有必要冒著風險買一份未知。所以,雙方都顯得十分小心翼翼。
當然,恒馳5的宣傳鋪天蓋地,自認軟硬實力兼備,又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若真成為爆款,還真能給恒大帶來一線生機。畢竟,造車并非易事,多少上市公司宣布造車,都沒了下文。只是交付時間經不起拖延。
當許家印提出大干三個月,到6月22日量產時,外界就充滿了質疑,而量產時間也確實一推再推。9月份的日期越來越近了,恒大能否交付新車,恐怕誰也不敢做這個保證。
在企業信譽已經破產的情況下,像“恒大汽車被并購”這種消息,即使不是真的,也難免會被捕風捉影。畢竟對于恒大來說,狼來了的故事已經聽過太多遍了。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