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華安動態靈活配置、華安制造先鋒基金經理 蔣璆
眾所周知,投資有風險,所謂風險其實就是不確定性,無論是“黑天鵝”還是“灰犀?!?,都是我們在投資路上的絆腳石。只有最大限度地識別和管控好風險,總結并利用好市場運行的普遍規律,才能獲取滿意的長期收益率。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把握投資中的確定性,提高投資決策的勝率呢?華安基金蔣璆認為以下幾點認識或會有所幫助:
首先,投資高確定性行業是抵御下行風險的有效手段。華安基金蔣璆認為,按照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每個行業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演變過程,一般分為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對于投資而言,成長期和成熟期的行業貝塔無疑是風險收益比的最優選擇。投資者可以綜合市場增長率、需求潛力、產品品類多寡、競爭格局、進入壁壘、技術變革等多個指標確定行業所處生命階段,對成長期行業更關注其產業政策、技術進步和成長潛力,對成熟期行業更關注其商業模式、競爭格局和景氣趨勢。歷史數據顯示,政策鼓勵的高景氣賽道的長期投資回報率是相當不錯的。
其次,篩選出擁有超深“護城河”的企業。華安基金蔣璆認為,“護城河”就是企業的競爭壁壘,它是企業一系列競爭優勢的集合,包括領先的商業模式、優秀的管理層、卓越的執行力、前瞻的技術布局、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等。它能保障企業長期具備超越同行和跨越周期的能力,帶來投資的阿爾法。投資者若能挑選出緊扣時代脈搏的優質企業,那離成功也就一步之遙了。
第三,長期思維,總結規律,相信常識。華安基金蔣璆指出,格雷厄姆曾將市場比喻為一個非常情緒化、喜怒無常的人,這就是我們的“市場先生”。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市場的短期漲跌,因為“市場先生”嚴重情緒化,短期股價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常態,但若拉長期限,我們會發現市場又非常價值,缺乏基本面支撐的主題炒作終將現形,遭拋棄被低估的優質企業也會回歸其價值中樞。結合A股市場,我們發現有兩個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長期投資:一是市凈率(PB)是判斷市場長期方向的最好估值指標,特別適用于判斷指數的頂部或底部區間;二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所勾勒的未來經濟結構優化的方向很清晰,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無疑更值得期待。
最后,理性看待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它們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形影相隨。華安基金蔣璆表示,投資過程中風險不可避免,投資者能做的是根據自身投資目標,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投資者需要做到兩點:一是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并相應控制倉位;二是堅守能力圈,彼得·林奇說過,“永遠不要投資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只有對商業模式、競爭格局、上下游產業鏈、公司優劣勢等情況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分享到企業成長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