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觀察 >

焦點資訊:【大興調查研究】挑起為農“扁擔” 擦亮“金字”招牌——從“靜寧模式”看全省基層供銷合作社改革實踐

高柜臺,舊貨架,市場經濟發展的車輪轉動不停,供銷合作社這個緊密聯系政府和農民的“金扁擔”“紅背簍”,一度因為體制不順、層級松散、綜合服務能力弱等諸多原因,淡出人們的視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成了各級供銷合作社發揮獨特優勢、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必然選擇。

中部鄉鎮綜合服務社的農資配送倉庫。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省份,近幾年甘肅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改革的思考和實踐從未停步。

“改造自我,服務農民?!膘o寧縣供銷合作社整合盤活社有資產,成立覆蓋全縣24個鄉鎮的基層供銷合作社,組建運營供銷集團……通過系列舉措,重構起縣、鄉、村三級供銷惠農綜合服務網絡,在全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中獨樹一幟。

如何讓供銷合作社這個金字招牌在新時代重新發揮作用?帶著問題,記者走進靜寧縣,試著探究供銷改革路上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破局:重拾陣地構建基層供銷網絡

一場夏雨過后,靜寧縣雙峴鎮供銷合作社的農資銷售大廳里燈明柜亮,銷售員李艷艷正在為前來購買農資的群眾耐心介紹產品。

農戶只需要一個電話,就可以坐等優質農資和日用品送貨上門。

大廳里各種化肥、農藥一應俱全,但對于群眾來說,低于市場價格、免費送貨上門的便利才是讓他們選擇這里的主要原因。

“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群眾要買幾袋化肥,就得坐車去縣城,價格貴不說,質量也沒保證?!膘o寧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李雙雄介紹,縣社發揮組織作用,協調農資出廠直供到村,鎮社組織各村團購,節省的費用成本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從‘守攤子’到‘擺攤子’,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解放思想?!崩铍p雄說,2018年,靜寧縣利用供銷合作社固有資產和鄉鎮閑置公共場所,一次性成立覆蓋全縣24個鄉鎮的基層社,重拾為農服務陣地。

同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的靜寧縣國有企業農投公司劃歸靜寧縣供銷集團,并以此成立靜寧縣農業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全縣各鄉鎮成立由鄉鎮供銷合作社領辦、村集體出資的鄉鎮產業公司。

鄉鎮供銷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同步發展,讓靜寧縣構建起以縣供銷合作社為主導的行業指導線和縣供銷集團為支撐的經營服務線“雙線運行”機制。

“原來,農產品上行不暢,卡在‘最初一公里’;日用品進村滯后,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崩铍p雄說,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靜寧縣供銷合作社通過組織體系直供,解決了困擾當地農村許久的物資流通難題。

思路理得清晰,行動變得有力,靜寧縣基層供銷合作社發展多點開花:

雙峴鎮供銷合作社推行“縣社+鎮社+村委會+農戶”發展模式,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社1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3個,把“爛攤子”變成集農資銷售、農技推廣和農機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為農服務平臺。

綜合服務社里開設的莊稼醫院。

威戎鎮武高新村旁的中部鄉鎮綜合服務社,不僅配備標準化倉儲、農機供應站和附近村鎮唯一的日用百貨綜合超市,還開設“莊稼醫院”,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從種到收、從技術服務到農資供應的“保姆式”服務。

余灣、三合、治平等基層社將原經營場所改造升級,實現了從農資配送等傳統業務向測土配肥、無人機統防統治、產銷對接、日用品配送等新業態的升級。

一時間,以流通骨干企業為支撐、縣城為樞紐、鄉鎮為節點、村級為終端的三級縣域流通服務網絡逐步建立完善。

供銷合作社,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再次走入農戶生活。

發展:依托資源做好為農服務保障

基層供銷合作社建起來了,“老破小”變成了大平臺,縣、鄉、村三級流通網絡初步成形,但好硬件還需要科學管理和規范經營,才能真正發揮為農服務的作用。

靜寧縣供銷合作社通過組織體系直供,解決了農村物資流通難題。

“走出門‘擺攤’不難,難的是要讓偌大的供銷合作體系運轉起來,再次建立與農民的利益聯結?!膘o寧縣供銷合作社副主任時智敏說,當地探索出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經營的“三統一”模式,確保供銷合作社有制度、有陣地、有隊伍、有經營、有標識。

不能拿著國家資源和群眾信任“賠本賺吆喝”,這是靜寧縣供銷合作社改革實踐中上下一致的認識。

短短幾年,靜寧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從全縣調劑年輕干部進供銷合作社,引進企業管理、電子商務、農村金融等方面專業人才,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始終以市場需求和農民需要為導向?!睍r智敏介紹,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圍繞全縣農業主導產業提升現代化服務能力,打造“南果北?!备窬?,在全縣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92個、聯合社6個,培育國家級示范社2個,實現全地域特色農產品全覆蓋。

甘肅雄康牧業平涼紅牛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里的存欄肉牛。

靜寧縣供銷集團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甘肅雄康牧業平涼紅牛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集研、養、教、售于一體的綜合生態養殖示范基地,目前存欄700余頭,初步形成了優質肉牛繁殖、育肥、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體系。

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靜寧縣供銷集團投資建設集現代食用菌種植、精深加工、農作物秸稈循環綜合利用、生物菌肥生產于一體的食用菌產業園。建成以來,每年解決當地群眾長期就業150余人,實現務工總收入300萬元,輻射帶動全縣其他鄉鎮建設食用菌種植大棚73座。

“北緯35°蘋果谷”“靜富民”“平涼紅?!薄o寧縣供銷合作社全力打造地方名優特色產業品牌,先后獲得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個、綠色食品3個。

靜寧縣食用菌產業園展廳。

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收購、勞務用工、產業幫扶……有了產業這個發展抓手,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在服務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方面下足了功夫。

近年來,靜寧縣供銷合作社累計收購農特產品12萬余噸,收購農特產品廢舊果木枝2萬余噸,為村集體及農戶分紅905萬元,帶動3000多戶農戶增收。

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必須跟上現代農業發展的腳步。

午后時分,八里鎮紅林村2000畝統防統治示范田里,兩臺大型飛防無人機正在田間作業。飛手李紅亮站在田邊,僅用15分鐘就能完成25畝地的農藥噴灑任務。

靜寧縣供銷合作社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服務隊,開展大田托管、統防統治、農化服務、訂單農業、示范田示范園建設等“一站式”服務。去年,建設示范園示范田4000余畝,無人機統防統治14.9萬畝次,完成訂單農業2930畝。

無人機統防統治已成為靜寧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特色業務。

供銷合作,在勞動、資本、土地、產業等多方面展開,靜寧縣基層供銷合作社在履行主責主業的同時,還通過整合快遞收發、生活繳費、農業保險等便民服務,變成了當地群眾離不開的生活保障機構。

探索:數字賦能打造“網上供銷”平臺

供銷合作社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其發展直接影響到為農服務的質量、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的深刻變革為我們的發展帶來更多思考?!崩铍p雄介紹,依托逐步健全的實體供銷網絡,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加快發展數字供銷和農村電子商務,形成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

供銷合作社庫房里,工作人員整理化肥農資。

位于縣城東關的供銷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里,成噸的化肥和地膜整齊地碼放在倉庫中。負責人王維杰介紹,目前在庫化肥有400多噸,今年春播期間,公司為全縣農戶提供了1500噸的化肥。

網上下單、倉儲配送、免費送貨……在靜寧縣城區鄉鎮,群眾只需要“動動手指”,優質農資和日常用品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送達家中。

當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得到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靜寧縣供銷合作社的“網上供銷”建設發展迅速。

“我們不僅有高山有機的優質小雜糧,還有純手工制作的粉條和胡麻油?!痹谌相l小雜糧生產基地的銷售大廳里,主播柳婷婷一邊直播帶貨,一邊安排同事打包發快遞。

鎮供銷合作社工作人員兼職主播,推介當地特色的小雜糧農產品。

三合鄉供銷合作社依托小雜糧種植優勢,打造種植、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一體的小雜糧特色產業發展鏈條,帶動2100余戶農戶參與其中,對接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120多噸,累計為村集體分紅48萬元,農戶分紅107萬元。

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社有企業政策優勢,組織全縣10余家供應商入駐“京東”“抖音”等網絡平臺,上架80余種地方農特產品,2022年實現銷售額1840萬元。

“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牛產業智慧信息平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如今,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已建成14個“數字供銷”應用平臺,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服務“三農”深度融合。

直播帶貨已經成為靜寧當地不少年輕農民的選擇。本文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攝

“我們努力做到每一個平臺都要同時具備行業特色和地方特色,精準區分受眾客戶?!崩铍p雄介紹,“數字供銷”平臺集農化服務、農技服務、產銷對接、再生資源等諸多服務于一體。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為農服務和政事分開、社企分開,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對于甘肅供銷合作社系統而言,要重拾“往日榮光”,再度發揮服務“三農”主力軍作用,改革的路還很漫長。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靜寧縣供銷合作社在實踐中解放思想,創新理念,勇于開拓的經驗和做法,為全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做出了探索。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洪文泉)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