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9200億元??紤]到高基數和春節錯位等因素,這一數據的“含金量”很高。貸款結構同樣亮眼,企業中長期貸款是增長的主力。我們預計2月信貸有望繼續保持高增,強化經濟復蘇預期。社融增速繼續下降至9.4%,雖然信貸增長顯著,但是企業債、政府債、未貼現票據和外幣貸款均有拖累,我們認為這些拖累是暫時的。
央行發布2023年1月份金融信貸數據。其中,新增信貸4.90萬億元(去年同期3.98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總額5.98萬億元(去年同期6.18萬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長9.4%(上月9.6%);M2同比增長12.6%(上月11.8%)。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9200億元,信貸“開門紅”含金量很高。
1)9200億元的同比多增幅度是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而且這還是在高基數下實現的,即2022年1月的信貸投放量也很大。
2)今年存在春節錯位因素,2022年春節在2月,而2023年春節在1月,今年1月工作日更少。
3)月底的時候票據利率轉跌,可能是部分銀行為了平滑信貸投放而推遲放貸,如果不干預的話1月實際貸款量可能更高。當然,由于近期債市波動較大、企業債發行難度加大,部分企業使用貸款來接替到期的企業債。但是即使考慮到這個替代因素(1月企業債同比少增4352億元),1月的貸款增量仍然非??捎^。我們認為主要的貸款需求方是基建和制造業企業。
▍信貸結構同樣非常亮眼,企業中長期貸款是信貸增長的主力,不過居民中長期貸款依舊低迷。
1月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3.5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1.4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同比多減5915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多、票據融資減少表明1月的信貸更多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效果應該更好。不過居民擴表意愿仍然很低,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2231億元,同比少增5193億元,這一方面是因為地產銷售不佳且提前償還房貸的規模還很大,另一方面是因為基數較高,2021年底按揭額度不足,積壓的需求在2022年1月集中釋放。
▍我們預計2月信貸有望繼續保持高增,強化經濟復蘇預期。
2022年的信貸波動較大,1、3、5、6月信貸增長較多,但2、4、7月出現下滑,這主要是因為2022年部分月份存在透支后續需求的情況。但今年以來的情況完全不同,1月底甚至可能有部分貸款推遲到2月投放。在1月信貸大幅增長之后,2月的票據利率依舊很高,我們認為2月貸款有望繼續保持大幅同比多增的勢頭,進一步增強市場的經濟復蘇預期。
▍社融增速繼續下降至9.4%,雖然信貸增長顯著,但是企業債、政府債、未貼現票據和外幣貸款均有拖累。
1月社融增速比上月下滑0.2個百分點,同比增速錄得9.4%。企業債是最大拖累,同比少增4352億元,已是連續第三個月同比少增,仍是因為理財贖回導致的債市波動。政府債同比少增1886億元,今年迄今專項債發行節奏并沒有明顯前置。未貼現票據同比少增1770億元,1月表內貼現量并不大,未貼現票據的同比少增可能是因為春節期間企業開票量較少。外幣貸款同比少增1162億元,美元加息背景下外幣貸款持續萎縮。其余分項(股票融資、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變化不大。
▍M2增速上漲0.8個百分點至12.6%,與社融增速逆向而行,非銀存款增加是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M2增速與社融增速基本一致,但是1月社融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而M2增速上升0.8個百分點。從結構上來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900億元,主要是因為春節前的獎金和工資集中發放;企業存款同比多增6845億元,主要是因為企業貸款增加;非銀存款同比多增11936億元,可能是因為非銀機構為應對潛在的理財贖回壓力而增加現金儲備,對應銀行在二級市場買入債券資產擴表。
▍社融和貸款數據口徑調整,將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三類機構納入統計,但影響不大。
自2023年1月起,人民銀行將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三類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納入金融統計范圍。根據人民銀行官網披露,2023年1月末,三類機構貸款余額8410億元,當月增加57億元;存款余額222億元,當月增加27億元。這些新增部分與之前口徑相比規模很小,對各項分析的影響都不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