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 | 招商宏觀張靜靜團隊
核心觀點
新年一月初始,國內疫情快速達峰,春節至今尚未觀測到疫情的二次感染。國內經濟呈現較明顯的修復態勢。海外來看,美聯儲與市場繼續就貨幣政策博弈,流動性未現明顯寬松,但受中國放開等因素推動,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改善。
預測1月出口同比-9%,進口同比-5%:當前出口增速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全球貿易量收縮,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壓力較大,貨幣政策偏緊抑制市場需求;二是2022年出口額基數較大,出口增速很難有大的增長。先行指標看,相比于12月份,韓國1月前20日出口增速的降幅出現明顯收斂,疊加歐洲制造業PMI出現進一步回升,出口增速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
預測1月CPI同比2.1%,1月PPI同比-0.5%:1月CPI漲幅稍高,一定程度上與春節錯位和防疫調整有關。今年春節較早,蔬菜等價格上漲也早于去年,帶動食品CPI有上升壓力。非食品價格可能是推升CPI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是春節前家政等服務需求上升、供給下降,價格季節性上漲;另一方面是防疫政策調整后,春節期間旅游相關項目價格有所上漲。
預測M2下行至11.6%、社融增速下至9.3%:疫情“第一波沖擊”逐步過去,地產鏈和消費相關融資的修復態勢較為確定,年初信貸大概率實現較為旺盛的開門紅。但由于今年春節假期較早,今年1月的工作日明顯少于2022年,推測1月新增信貸比去年同期水平略低。政府債券凈融資平穩,企業直接融資持續下滑。綜合來看,預計1月社融新增5.4萬億左右,增速9.3%左右。
預測1月債市、股市外資變動規模分別為200億元、1350億元:海外方面,雖然美聯儲與市場繼續就貨幣政策走向博弈,流動性環境未現明顯寬松,但受中國放開等因素推動,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改善,VIX指數回落至19。內因方面,疫情改善后線下消費場景恢復跡象明顯,經濟復蘇的強預期吸引外資流入股市,人民幣匯率強勢升值至6.7-6.8,中美利差從上月的-75BP的最低水平回升至-68BP,中美經濟和政策周期分化繼續收斂。利差回升和人民幣升值利于吸引外資買債,但同業存單增持力度或難持續。
正文
一、經濟運行
1、進出口
我們在《哪些行業受外需掣肘最大?》中提到,與11月相比,12月份出口增速進一步回落,進口增速的降幅已出現收窄。出口增速快速回落的原因依然是全球貿易收縮和去年同期高基數,但與11月表現有較大差別的是進口,進口增速已從11月份的-10.6%爬坡回升至-7.5%,這表明國內經濟基本面已初步表現出防疫政策放開后復蘇的態勢,黎明已至。往后看,我們推斷進出口增速分化趨勢會更加明顯。
預測1月出口同比增速為-9%(12月出口增速為-9.9%)。目前我國出口增速降幅較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全球貿易量收縮,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壓力較大,貨幣政策偏緊抑制市場需求,從出口價格和出口數量指數也能看出,我國出口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到出口數量的拖累;二是疫情后的年份出口表現較高,出口額基數較大,出口增速很難有大的增長??紤]到2022年1月份我國出口表現強勢和目前全球貿易量并沒有出現增長態勢,我們預測2023年1月份出口增速依然偏低。不過,從先行指標看,相比于12月份,韓國前20日出口增速的降幅出現明顯收斂,具體值為-2.7%(12月前20日出口增長-8.8%),再加上歐洲制造業PMI出現進一步回升,據此推測,我們出口增速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小。
預測1月進口同比增速為-5%(12月進口增速-7.5%)。相比于11月,12月份我國進口增速降幅減小。剔除基數影響,12月份進口增速出現止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政策的優化調整。從發燒數據看,各地疫情感染在1月份已陸續越過第一波高峰,并且春節期間也沒有出現市場上擔心的二次感染情況,這會帶動國內生產和消費的修復能力繼續提升,進口增速也會隨之步入回升階段,進口同比增速有望出現再次收斂。
二、商品價格
預計1月CPI環比0.7%,同比2.1%。1月CPI漲幅稍高,一定程度上與春節錯位和防疫調整有關。今年春節較早,蔬菜等價格上漲也早于去年,帶動食品CPI有上升壓力;受豬周期影響,1月豬價同環比繼續下跌,有效對沖了其他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預計1月食品CPI同比在5%左右,稍高于前值的4.8%。非食品價格可能是推升CPI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是春節前家政等服務需求上升、供給下降,價格季節性上漲;另一方面是防疫政策調整后,春節期間旅游相關項目價格有所上漲,預計1月非食品CPI同比在1.3-1.4%,高于前值的1.1%??偟膩碚f,春節錯位疊加防疫放松推動CPI溫和上升,目前來看上半年的通脹壓力仍然不高,
預計1月PPI環比0.0%,同比-0.5%。1月PPI環比基本持平,正貢獻主要來自黑色和有色金屬,螺紋鋼價格自11月中旬以來持續平穩上漲,年初以來鐵礦石價格漲勢放緩,鋼廠盈利情況有所改善;年初以來美元指數下跌較多,帶動銅價上漲斜率提升。負貢獻主要來自原油和水泥,實際上1月國際油價有所反彈,由于傳導至國內PPI存在1-2個月的滯后,因此油價拖累PPI的主要原因是11-12月跌幅較大;水泥價格屬于季節性下跌??偟膩碚f,考慮到基數略低,1月PPI同比有望小幅回升、保持負增。
三、宏觀政策
1、貨幣金融
整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信貸需求的回升仍需要政策助力。在1月10日召開的信貸工作會議中,除了進一步明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及政策性銀行發力外,人民銀行也再次明確了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融資支持。最近政策開始從表內、表外各類融資渠道對房企融資予以積極支持。解鈴還須系鈴人,預計此次政策將產生積極效果,有助于房地產業發展回歸正反饋。向后看,疫情“第一波沖擊”逐步過去,地產鏈和消費相關融資的修復態勢較為確定,年初信貸大概率實現較為旺盛的開門紅。但由于今年春節假期較早,今年1月的工作日明顯少于2022年,推測1月新增信貸比去年同期水平略低。高頻指標顯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與12月水平接近。推測信貸結構依然維持企業部門信貸需求強于居民部門的特征。預計1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3.7萬億(2021年3.98萬億元,2020年3.34億元)。
社融方面,政府債券凈融資平穩,當月新增約6500億元,略多于2022年水平;企業直接融資持續下滑,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約500億元(上年同期5773億),股票融資約1000億元(上年同期約1439億元)。綜合來看,預計1月社融新增5.4萬億左右,增速9.3%左右。
四、國際資本流動
12月我國股市資金流入回落,債市資本流動好于預期。受美聯儲短期偏鷹表態影響,全球流動性改善之勢放緩,我國防疫政策調整磨合期帶來基本面短期的動蕩,陸股通凈流入規?;芈渲?50億元,符合預期。外資買債凈流入580億元大幅好于預期,中美利差回升和周期分化收斂是動力之一,此外同業存單發行增加,外資亦大量增持。
經濟復蘇預期推動風險偏好改善, 1月我國金融市場跨境資本流動顯著改善。海外方面,雖然美聯儲與市場繼續就貨幣政策走向博弈,流動性環境未現明顯寬松,但受中國放開等因素推動,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改善,VIX指數回落至19。內因方面,疫情改善后線下消費場景恢復跡象明顯,經濟復蘇的強預期吸引外資流入股市,人民幣匯率強勢升值至6.7-6.8,中美利差從上月的-75BP的最低水平回升至-68BP,中美經濟和政策周期分化繼續收斂。利差回升和人民幣升值利于吸引外資買債,但同業存單增持力度或難持續。綜上,預計我國股市流入增加、債市流入減少,預計1月債市、股市外資變動規模分別為300億元、1350億元。
風險提示:
疫情發展超預期、政策超預期。
以上內容來自于2023年1月31日的《經濟修復,通脹先行——宏觀經濟預測報告(2023年1月)》報告,報告作者張靜靜、張一平、劉亞欣、張秋雨、趙宏鶴等,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究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