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經歷過2022年地產寒冬,如今開發商們對于維護現金流有一種執念。值得慶幸的是,新一年里行業的暖意為此提供了更多保障。
【資料圖】
1月31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擬由全資附屬公司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總額200億元中期票據經已獲準注冊。該筆注冊額度自通知書日期起計兩年內有效,碧桂園地產可在注冊有效期內分期發行中期票據。
據悉,1月初央行、銀保監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落實好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由此,在房地產“第二支箭”持續擴容之下,碧桂園成為春節后獲批儲架式注冊發行首家房企。
業內人士認為,碧桂園作為規模最大的民營房企,此次獲得較高中期票據注冊額度,展現了監管層面的支持。同時,儲架式發行模式有利于企業、投資人把握發行窗口、投資時機,提升市場投融資效率。
與碧桂園相似,1月13日,新希望地產成功發行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規模為10億元,成為2023年全國民營房企中首單在交易商協會成功發行中期票據。其后,中駿集團、合景控股分別發行了15億元、7億元中票。
上述3家民企中票發行均為“第二支箭”擴容中的首批民營房企落地項目,且由中債增公司擔保發行。
觀點新媒體查閱注冊文件獲悉,新希望地產及合景控股是次發行已將注冊額度全部發行完畢,而中駿集團的中期票據注冊額度有30億元,本次發行后仍余一半。但同碧桂園相比,這3家房企的額度顯得“小巫見大巫”。
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網站顯示,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關于發行202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據項目狀態已更新為“完成注冊”,更新日期為1月30日,發行金額20億元。
該筆票據或是上述碧桂園200億元中期票據儲架的一部分,其募集說明書里亦提到,發行人本次注冊中期票據200億元(此前碧桂園2022年度中期票據總額度為50億元),擬用于項目建設、償還債務融資工具、償還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境外美元債券,募集資金用途在發行階段根據公司需求確定具體明細。
可以看出,除項目建設之外,碧桂園本次融資額度將主要用于償還在岸債務以及離岸美元債。
在此之前,碧桂園于1月11日進一步購回2.18億美元的2023年1月到期4.75%優先票據,并在到期日1月17日宣布已悉數償還這筆總額6.25億美元的票據及利息。
完成該筆美元債償付后,據不完全統計,碧桂園仍存兩筆將于一年內到期的美元票據,分別為將于8月29日到期的6.5億美元4.75%優先票據,以及將于明年1月27日到期的10億美元8.00%優先票據。
同時,碧桂園地產今年還有兩筆境內債陸續到期,合計余額規模32.02億元。
為應對短期債務壓力,碧桂園在2022年下半年以來的房地產信貸、債券、股權、“內保外貸”四箭齊出環境下,融資動作頻頻,于中債增公司擔保下發行了總額25億元兩筆中期票據,并由“內保外貸”支持獲得提供以港元及美元計值的雙幣定期貸款融資,總金額為2.80億美元。
1月26日,碧桂園再獲民生銀行香港分行5000萬美元等值人民幣定期貸款融資,外界有觀點解讀為民生銀行是通過內保外貸業務向碧桂園提供了融資。
高盛表示,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處于拐點,房地產的流動性,尤其是優質企業將有所改善,碧桂園同樣在這一行列,這將使其更容易獲得政府在各方面的流動性支持,因此預計估值將從目前的水平恢復。
就目前來看,由于境內外融資渠道仍然受限,面對大量債務的到來,政策支持作用對碧桂園來說仍顯有限。
所以,抓住估值回升的機會,碧桂園自身亦在去年下半年先后配售3次,累計募資約114億港元。
此外,去年12月27日,碧桂園控股股東楊惠妍通過配售必勝有限公司持有的碧桂園服務股份獲得資金50.55億元,全額作為無息貸款借予碧桂園,初始期限為三年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