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核心觀點
事件:
2023年1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盈利數據。2022年12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8.3%;2022年全年,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下降4.0%。
核心觀點:
2022年全年,成本端是影響工業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使得采礦業成為工業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成本高企也使得企業利潤率承壓,并持續拖累企業盈利。12月數據中的積極信號是,盈利結構仍在持續改善,成本壓力繼續緩解,重大項目對原材料制造業的拉動效果初顯。但另一方面,裝備制造業增長動能有所放緩。
展望2023年,主要矛盾將進一步從成本端轉向需求端。疫情快速過峰后,春節期間線下、文旅消費熱度高漲,但從高頻數據來看,房地產、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則依然承壓。對此,近期各地政府以及國常會,均圍繞接觸型消費、房地產和汽車消費做出了新部署,將從需求端助力工業企業盈利穩步復蘇。我們預計,2023年工業企業盈利將在一季度筑底,二季度有望企穩回升。
驅動:生產繼續承壓,利潤率仍是拖累
12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8.3%,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價:同比降幅收窄,靜待需求回暖。2022年12月,PPI 同比下降0.7%,同比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短期來看,下游企業成本壓力緩和仍將持續,而中下游需求的逐步復蘇,則將成為價格的新支撐因素。
量:短期沖擊顯現,穩步回升可期。2022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環比則由負轉正,較上月增長0.06%。在疫情快速過峰后,經濟內生動力恢復將帶動工業生產穩步回升。
利潤率:仍是企業盈利的主要拖累。2022年12月,規上工業企業單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92%,較2021年同期的同比變化數由11月的-8.1%收窄至-7.6%。展望來看,原料價格回落疊加需求復蘇,將帶動企業利潤率持續修復。
結構:原材料制造業占比上升
2022年1-12月,采礦業、制造業、電燃水供應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48.6%、下降13.4%、增長41.8%。
制造業內部來看,隨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原材料制造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在新能源產業帶動下,電氣機械行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增長43.7%,增速較11月上升9.4個百分點;在新能源車企年末沖量支撐下,汽車制造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增長3.2%,同比由負轉正。
庫存:工業企業主動去庫存持續
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累計同比增長9.9%,增速較上月回落1.5個百分點;營收增速方面,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營收累計同比增長5.9%,增速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疫情反復情況超預期。
一、擴大內需正當時
事件:
2023年1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盈利數據。2022年12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8.3%;2022年全年,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下降4.0%。
核心觀點:
2022年全年,成本端是影響工業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使得采礦業成為工業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成本高企也使得企業利潤率承壓,并持續拖累企業盈利。12月數據中的積極信號是,盈利結構仍在持續改善,成本壓力繼續緩解,重大項目對原材料制造業的拉動效果初顯。但另一方面,裝備制造業增長動能有所放緩。
展望2023年,主要矛盾將進一步從成本端轉向需求端,有效擴大內需是工業企業盈利修復的必要前提。疫情快速過峰后,春節期間線下、文旅消費熱度高漲,但從高頻數據來看,房地產、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則依然承壓。對此,近期各地政府以及國常會,均圍繞接觸型消費、房地產和汽車消費做出了新部署,將從需求端助力工業企業盈利穩步復蘇。我們預計,2023年工業企業盈利將在一季度筑底,二季度有望企穩回升。
二、驅動:生產繼續承壓,利潤率仍是拖累
12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降幅小幅收窄。2022年12月,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8.3%,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為觀察2022年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驅動因素,我們通過將工業企業利潤進一步拆分為價、量、利潤率三部分,并觀察這三個因素的邊際變化,可從中提取出企業利潤單月變化的核心驅動力(行情838275,診股)。
價:同比降幅收窄,靜待需求回暖。2022年12月,PPI 同比下降0.7%,同比降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環比增速轉負至-0.5%,主要受到國際油價下跌拖累,而黑色、有色等原材料價格則有小幅上漲,指向建筑業需求企穩。短期來看,下游企業成本壓力緩和仍將持續,而中下游需求的逐步復蘇,則有望成為價格的新支撐因素。
量:短期沖擊顯現,穩步回升可期。2022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增速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環比則由負轉正,較上月增長0.06%。在防控措施優化影響下,下游消費受到短期沖擊,而公用事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則保持韌性。在疫情快速過峰后,經濟內生動力恢復將帶動工業生產穩步回升。
利潤率:仍是企業盈利的主要拖累。2022年12月,規上工業企業單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92%,較2022年11月下降1.17個百分點,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影響,與2021年同期的單月利潤率相比,12月的同比變化數由11月的-8.1%收窄至-7.6%。展望來看,原料價格回落疊加需求復蘇,將帶動企業利潤率持續修復。
三、結構:原材料制造業占比上升
12月采礦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繼續下降,制造業利潤累計同比降幅與上月持平,電燃水供應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持續上行。從大類行業來看,2022年1-12月,采礦業、制造業、電燃水供應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48.6%、下降13.4%、增長41.8%,電燃水供應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較11月上升15.7個百分點。
從大類行業利潤率來看,制造業累計利潤率持平,采礦業和電燃水供應業累計利潤率下降。2022年1-12月制造業累計利潤率為5.35%,與2022年1-11月持平,采礦業、電燃水供應業累計利潤率分別為22.82%、3.83%,相比于2022年1-11月分別下降1.86個百分點、下降0.52個百分點。
從大類行業利潤占比來看,采礦業占比繼續回落,制造業占比持續上升。12月,采礦業利潤占比從11月的16.0%大幅下降至6.4%,制造業利潤占比上升至93.8%。其中,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占比上升1.1個百分點至18.9%,裝備制造業利潤占比上升6.5個百分點至48.8%,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占比上升5.6個百分點至26.2%。
為了觀測制造業內部上中下游的盈利分化情況,根據產業鏈所處的位置,我們將制造業工業企業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產業以上游采掘業提供的原材料進行再加工,又稱為原材料加工業;中游產業以上游產業提供的半成品作為原料,深加工后供應消費市場,又稱為裝備制造業;下游產業為靠近終端消費的消費品制造業。
上游原材料制造業:內需支撐初顯,利潤占比回升
12月,原材料制造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7.9%,降幅較2022年11月大幅收窄31.2個百分點。從利潤占比來看,12月上游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占比為18.9%,較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隨著重大項目持續高效推進,石油加工、鋼鐵、有色等行業12月當月同比增速均由負轉正。
中游裝備制造業:利潤當月同比由正轉負,占比持續提升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企業利潤的核心構成,歷史上占據工業企業利潤比重近40個百分點。12月,裝備制造業利潤當月同比下降8.8%,同比由正轉負,增速較11月下降12.5個百分點。1-12月,裝備制造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1.7%,增速較1-11月下降1.6個百分點。從利潤占比來看,12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占比為48.8%,較上月上升6.5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在新能源產業帶動下,電氣機械行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增長43.7%,增速較11月上升9.4個百分點,1-12月累計同比增速31.2%,是拉動工業利潤增長最多的制造業行業;在新能源車企年末沖量支撐下,汽車制造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增長3.2%,同比由負轉正。
下游消費品業:疫情快速過峰,利潤有望回升
12月,受到疫情快速過峰以及高基數共同作用,消費品制造業盈利繼續承壓,12月利潤當月同比下降21.4%,降幅較上月擴大8.9個百分點。從利潤占比來看,12月消費制造業利潤占比為26.2%,較上月上升5.6個百分點。
分行業來看,酒飲料茶行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轉負。與居住需求相關的家具制造業,12月利潤當月同比上升49.7%。向前看,在疫情快速過峰以及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推動下,下游消費品業利潤有望企穩回升。
12月私營企業經營壓力繼續緩解。1-12月,私營企業利潤累計同比下降7.2%,降幅較2022年1-11月收窄0.7個百分點,1-12月私營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國有企業1-12月利潤累計同比增長3.0%,增速較2022年1-11月上升2.5個百分點。
四、庫存:工業企業主動去庫存持續
工業企業主動去庫存持續。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累計同比增長9.9%,增速較上月回落1.5個百分點;營收增速方面,2022年12月工業企業營收累計同比增長5.9%,增速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
12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較2021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分企業類型來看,12月末,私營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五、展望:關注需求端恢復進度
2022年全年,成本端是影響工業企業盈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使得采礦業成為工業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撐;另一方面,成本高企也使得企業利潤率承壓,并持續拖累企業盈利。12月數據中的積極信號是,盈利結構仍在持續改善,成本壓力繼續緩解,重大項目對原材料制造業的拉動效果初顯。但另一方面,裝備制造業增長動能有所放緩。
展望2023年,主要矛盾將進一步從成本端轉向需求端,有效擴大內需是工業企業盈利修復的必要前提。疫情快速過峰后,春節期間線下、文旅消費熱度高漲,但從高頻數據來看,房地產、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則依然承壓。對此,近期各地政府以及國常會,均對提振接觸型消費、房地產和汽車消費做出了新部署,將從需求端助力工業企業盈利穩步復蘇。我們預計,2023年工業企業盈利將在一季度筑底,二季度有望企穩回升。
六、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疫情反復情況超預期。
關鍵詞: 擴大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