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春節將至,在西安打拼的小C雙喜臨門(行情603008,診股),和女友甜蜜領證的當天,小兩口的婚房也敲定了。
120平的小三居,總價280萬元,首付三成,近200萬的房貸則成了小C未來30年的固定支出。
小C剛畢業一年,85萬元的首付款大部分還是需要父母幫忙墊付,小兩口一大半工資都用在了將近1萬元的月供上。
這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現狀。
結婚買房是剛需,但高昂的房價背在身上,還有多少閑錢進行額外消費呢?
面對這樣的困境,央媽再次出手。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現實,2022年三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91萬億元。房貸余額中,利息約占四成,即15.56萬億。
據統計,中國共有4.94億戶,按照城鎮人口占比63.89%計算,城鎮居民家庭約為3.15億戶。
即中國1.78億城鎮家庭,背了38.91萬億元的房貸,戶均21.85萬元房貸。房貸余額中利息約占四成,戶均的房貸利息負擔為8.74萬元。
這也就意味著房貸利率每下降1個點,就能釋放1556億元的消費,惠及1.78億家庭。
大家都被房貸綁架了,沒錢消費,所以,才會出現消費一直難以拉動的問題。
此外,去年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3個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此政策一經發出,很多人覺得這是國家在積極地拯救房地產的支柱性行業地位,小編倒覺得降息提振房市的作用估計比較有限,保民生、保消費的意義更大些。
降息帶來的購房動力有限。首先,影響購房決策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預期和房價預期。收入預期穩定上升,房價長期看漲,才有充分的購房動力。和這兩大預期相比,房貸利率的決策權重要小很多。尤其是收入預期,即便剛需購房也得量力而行。六個錢包湊個首付,房貸還得靠打工賺錢還。
再者,首套房利率已經進入了“4”時代,下降空間有限。2022年的LPR下調20個點,房市表現平平,足以說明問題。歸根結底,降息只是購房驅動力(行情838275,診股)中有限的一部分,其市場調節作用是有限的,此次央媽推出的房貸利率新政并不“刺激”,穩房市的直接作用恐怕有限。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預計,2023年或將實施兩次降準。參考近年貨幣政策操作規律,央行每隔半年左右需深度釋放一次中長期資金維穩銀行體系流動性;但在內外部多重約束下,降準幅度或予以適度控制。結合經濟恢復節奏和銀行負債端壓力看,預計二季度初和四季度降準落地概率較高(4月和10月是窗口期),單次步長或維持在0.25個百分點。
降息保民生促消費倒是實實在在的。當前經濟環境下,因為每個月少還千八百按揭下定決心購房的人群是有限的。但是,每個月多了千八百奶粉錢、買菜錢的人群是大量的。這不但能夠緩解債務焦慮的問題,還能夠提振消費的真金白銀。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2023年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居民房貸利率下行的概率比較大。下調LPR,尤其是優先調降、單獨調降5年期LPR依然有必要,這樣可以逐步降低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以及購房成本,滿足和進一步釋放居民剛需、改善型按揭貸款需求,提高居民購房意愿與能力,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推動樓市盡快出現趨勢性回暖勢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