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第三支箭”落地后,包括萬科、華夏幸福、世茂股份在內的十余家房企先后宣布股權融資。
在這一波增發浪潮中,綠地也未缺席。
【資料圖】
12月6日傍晚,綠地控股對外公告,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用于公司“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用途。
按照公告,本次非公開發行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綠地控股總股本的30%。
綠地亦披露發行不確定性,目前,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尚處于初期籌劃階段,非公開發行股票具體方案尚未確定,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并稱,能否取得批準或核準,以及最終取得時間均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亦存在因市場環境以及其他原因被暫停、被終止的風險。
一位分析人士指,允許房地產上市公司定增募集資金用于保交樓等政策支持方向,利好綠地控股,但是否能夠落地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實際上,從今年5月的美元債展期開始,綠地的負債情況便受到市場的關注,當時綠地是對2022年6月25日到期5億美元、票息6.75%的債券進行展期。
11月末,綠地控股公告稱,擬對旗下9只美元債就展期事項發起同意征求。9只境外債券共計32.41億美元在11月末獲得了通過,其中2023年6月到期6.65%美元債展期一年,其余債券均展期兩年,展期期間票息不變。
也是在這期間,標普將綠地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發行評級從“CC”下調至“C”,于展期成功后再下調至 “D”(違約),公司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仍為“SD”(選擇性違約)。
值得關注的是,在綠地12月6日對外宣布定增募資之后,標普又上調了該企業評級,將其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從“SD”上調至“CCC-”,擔保的高級無抵押票據的長期發行評級從“D”上調至“CC”。
后應綠地的要求,標普撤銷了該公司的發行人信用評級和發行評級。
雖上調評級,標普仍認為綠地用于償還控股公司層面債務的流動性已經耗盡,因為其優先考慮項目完工。此外,由于大量在岸債券和離岸貸款將于2023年到期,綠地將面臨更大的還款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綠地有72億元的在岸債券到期,其中63億元將在未來6個月內到期。綠地還有一部分在2023年到期的離岸貸款,約25億元,這對其本已枯竭的流動性造成了額外壓力。
根據綠地控股披露的三季度數據,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約3058億元,同比下降28.35%,其中房地產業1123億元,基建產業160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200億元。
標普指出,綠地的還款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銷售和資產處置中獲得的現金回款。但是考慮到市場對開發商的信心疲軟,以及疫情的影響,上述兩項措施的實施仍受到影響。
觀點新媒體獲悉,從銷售方面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綠地實現合同銷售金額989.05億元,同比下降57%;合同銷售面積為93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8.7%;完成新開工面積116.7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91.6%,完成竣工備案面積1420.6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7%?;乜罱痤~為1095億元,回款率為111%。
數據來源:公司三季報、觀點指數整理
資產出售方面,11月消息,綠地控股美國子公司以5.0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洛杉磯市中心最高的出租公寓大樓予Northland,推進包括海外大宗物業在內的存量物業去化,一直是綠地降負債、保證現金流安全的重要一環。
經過一段時期的降負債,綠地控股的負債規模有所減少,三季度綠地控股先后兌付了到期公開市場美元債合計5.5億美元,境內債合計20億元,有息負債凈減少約25億元。
至三季度末,綠地進一步壓降有息負債203億元,自“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出臺以來已累計壓降1679億元,有息負債余額降至2203億元。在有息負債中,75%為銀行貸款,15%為債券,10%為其他融資。
值得關注的是,三季度綠地控股向兩大國企股東上海地產、上海城投累計借款44.5億元,利率為6%,順利兌付境外債5.5億美元、境內債20億元。
關鍵詞: 綠地定增募資 標普說其用于償還債務的流動性已經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