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繼比亞迪(行情002594,診股)上調旗下車型指導價后,其他新能源車企也迅速跟進。廣汽埃安11月30日的一則公告拉開其漲價帷幕。據了解,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停止和電池成本上漲原因,廣汽埃安計劃上調相關車型指導價,上調幅度為3000元-8000元不等。
事實上,昨日市場上一則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延續原來50%”的傳聞令A股、港股整車板塊全面沸騰,包括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主機廠股價紛紛大漲。不過,多家頭部車企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未收到相關通知。
比亞迪、廣汽埃安等頭部新能源車企接連官宣漲價,是否預示著“補貼延續”預期落空?目前仍不明晰。
漲價潮來臨?
廣汽埃安發布的車型價格調整說明稱,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系列政策及規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 2022年12月31日終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現有補貼額度:純電動車 12600 元/輛)。同時,下半年以來,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
受以上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廣汽埃安將對旗下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上調幅度為3000元-8000元不等,具體車型的調價通知將另行發布。
廣汽埃安此次降價早有預示。廣汽集團(行情601238,診股)11月中旬在互動平臺上就曾透露,產業政策對行業整體產生影響,埃安車型在企劃階段已考慮無優惠政策下保持競爭力。
而且這已不是廣汽埃安年內第一次漲價。2022年3月,廣汽埃安宣布對旗下AION S Plus、AION V Plus和AION Y車型進行價格上調,漲幅在4000-10000元之間。
一個月后,廣汽埃安再次宣布漲價。4月8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受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等影響,廣汽埃安將針對旗下AION Y、AION S Plus、AION V Plus、AION LX Plus等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漲幅在6000-10000元不等。
從近期來看,廣汽埃安也并非首個官宣漲價的新能源車企。就在一周前,比亞迪官方宣布將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到6000元不等。比亞迪所給出的原因與廣汽埃安一致:主要受到國家取消補貼政策、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
隨后也有消息稱,吉利汽車旗下吉利、幾何、睿藍等品牌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不等。不過,吉利官方隨后火速做出回應,表示該消息不實。該車企表示,明年國補退出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可能會帶來影響,目前吉利汽車對新能源產品未進行價格調整。
補貼會否延續?
不難看出,無論是官宣漲價,還是市場猜測漲價,其理由均直接與“國補退出”相關。在11月30日,市場上一則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延續原來50%”的傳聞令A股、港股整車板塊全面沸騰,包括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在內的主機廠,股價在近兩個交易日內均出現暴漲。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家新能源車企明確表示,并未受到相關通知。其中一家頭部新能源車企人士表示,車企價格調整一般跟隨既定政策節點,即便出現政策變更,屆時也可以適度靈活調整?!澳壳拔覀儾磺宄a貼政策到底能否延續,”該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正值年底,也是車企沖銷量關鍵時期。有市場人士認為,雖然補貼是否延續目前并不明確,但車企不排除以“搭上補貼末班車”為理由,加速潛在消費者購買行為,短期促進年底銷售,以確保全年銷售任務達成。
這也是車企的慣用手法。早在2021年底,“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這一政策便已有預期。隨后,特斯拉率先吹響漲價號角,在去年11月底就上調了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的后輪驅動版價格,漲幅分別為1萬元和2.1萬元。
隨后,一汽大眾在去年12月也提前發布了“補貼退坡倒計時”來提醒車主盡早購車。廣汽埃安、哪吒汽車也跟進了此輪漲價。
市場料退坡影響溫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國補將退出雖然變相給企業造成一定成本壓力,企業普遍會有提價的可能,但是結合特斯拉近期的降價,大部分車企可能會保持價格穩定,暫不做價格調整。
實際上,對于補貼全面退出,市場也早有預期,業內普遍認為影響有限。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據,從2017-2021年獲得國家補貼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占比在逐年降低,2017年為78%,2020年這一數字迅速下降至63%,2021年占比僅為47%。
同時,補貼的存在感也在逐漸減弱,2015-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單車平均補貼從10.64萬元下降至2.36萬元。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國補退出對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增長影響有限。
目前,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1-8月,國內純電動乘用車銷量TOP10車型中,有3款不依賴補貼,分別為五菱宏光mini EV、Model Y、QQ冰淇淋(續航標準不滿足補貼標準或者售價>30萬元),其他車型單車補貼均在1萬元左右,占補貼前售價比例僅在4%-11%之間。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一份研報顯示,從車企端來看,新能源補貼在車企新能源車收入中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占比在5%-15%之間,中位數約為10%,料這一數據在2022年還將繼續下降。
該機構認為,龍頭自主車企將憑借自身的產品定義能力、穩定的供應鏈能力等實現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通過依靠規模效應攤薄成本費用;增強對供應鏈上下游的話語權、降本增效等方式車企可實現更高的利潤彈性,有望抵消補貼退坡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新能源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