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李姍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揮別華融資產后,華融湘江銀行迎來一次徹底的改頭換面。
11月14日,華融湘江銀行在官網公告稱,該行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包括變更名稱等多項議案,會議同意由華融湘江銀行更名為湖南銀行。
與此同時,華融湘江銀行的董事會也迎來“大換血”。作為該行大股東,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下稱“湖南財信”)提議選舉4名人員成為華融湘江銀行董事,中央匯金投資和衡陽城投分別選舉2人和1人成為非執行董事,湖南省財政選舉1人為董事,該議案均獲通過。
這是自今年6月湖南國資從華融資產手中接下華融湘江銀行股權之后,該行正式更換門庭。這也意味著,湖南省期望重組一家省級城商行的愿望即將實現。
不過,眼下華融湘江銀行在經營狀況方面仍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在業績上,今年前三季度,該行營收83.82億元,同比下降4.46%,其中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8.93%至68.01億元,成為拖累收入增速的主因;歸母凈利潤24.48億元,同比增長3.9%。
在風險上,華融湘江銀行的財務穩健性遠不如湖南本土規模最大的長沙銀行,前者不良貸款率大幅高于后者,同時撥備覆蓋率也兩倍低于長沙銀行。
易主后“變身”
公開資料顯示,華融湘江銀行成立于2010年10月,在重組湖南原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合并新設的一家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
成立之初,華融資產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了華融湘江銀行20.8億股股份,占比達50.98%,這也是作為AMC機構的華融資產擁有的第一張銀行牌照。
隨著此后華融湘江銀行配股以及多次增資,該行總股本增至77.5億股,華融資產對其持股比例也稀釋至40.53%。
自華融資產前董事長賴小民貪污受賄案發后,華融資產一直按照監管要求進行調整,聚焦不良資產主業,持續推進相關資產出售。
去年11月,華融資產便啟動了對華融湘江銀行的出售事宜,并在今年4月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正式掛牌轉讓所持該行全部股份。
掛牌不久,湖南財信就聯合中央匯金投資,以119.8億元的代價共同拿下了這張城商行牌照。其中,湖南財信受讓15.91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20.53%,轉讓對價60.69億元;中央匯金則受讓15.5億股,占比20%,轉讓對價59.12億元。
加上股權轉讓前湖南財信就持有的17.81%股權,以及其子公司持有的股權,湖南財信直接和間接對華融湘江銀行的持股比例達到40.47%,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則為第二大股東。
華融湘江銀行三季報顯示,該行前十大股東中,湖南省內國有股東合計持股57.82%。其中除了湖南財信,還有湖南省財政廳、衡陽城投、湖南興湘投資、岳陽市國有資產經營、湖南出版投資、株洲金控分別持股4.98%、4.9%、3.02%、1.86%、1.29%和1.29%。
而11月1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也是華融湘江銀行易主后,舉行的首次股東大會,審議事項包括變更名稱、住所、選舉董事等。其中,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周暉將任該行行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湖南本土最大的銀行是在A股上市的長沙銀行,其第一大股東為長沙市財政廳,而由湖南省財政廳控股省級城商行位置一直空缺。而隨著華融湘江銀行回歸湖南國資手中,并更名為“湖南銀行”,湖南即將迎來省級城商行。
市場猜測,升級后或將加快湖南銀行上市的步伐。
地產隱線
華融湘江銀行的國資背景備受關注,卻鮮少有人提及它的地產股東背景。
樂居財經注意到,作為房企的天元置業目前為華融湘江銀行第三大股東,也是該行股東名單里唯一一家非國有企業,持股比例4.99%。
據了解,天元置業是從其前身城郊置業發展而來,目前是湘潭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成立于1992年10月,注冊資本6.02億元,實控人為劉建元。
而當前,天元置業問題纏身。在其所涉151起司法案件中,天源置業為被告身份的占比超七成,案由大多為房屋買賣合同糾紛,達85起。
而天元置業被大量業主告上法庭亦有跡可循。近兩年來,天元置業旗下樓盤常被曝出質量問題,飽受業主詬病。
例如,在去年4月,湘潭九華天元御城被業主投訴樓道瓷磚大面積脫落,此前2019年還出現過房屋漏水滲水、無預售證就違規售房、虛假宣傳等多個問題;又如,湘潭天元海棠灣項目被多名業主投訴在高檔小區、人車分流等方面銷售欺騙。
實際上,因虛假宣傳,天元置業也曾吃到過苦頭。2019年,因廣告違法行為、虛假宣傳,天元置業合計被行政罰款50萬元。
而華融湘江銀行與地產的交集不止于此。7月末,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發布對2022年華融湘江銀行跟蹤評級報告,其中指出該行房地產相關行業貸款集中度較高,資產質量承壓。
2021年報顯示,該行分布于房地產業的貸款金額為170.23億元,占比6.8%,在該行貸款行業分類中排名第二;向建筑業的貸款金額為164.38億元,占比6.57%;另外,個人住房貸款金額374.66億元,三者合計在總貸款中的占比達到28.34%。
報告期內,該行前十大貸款客戶中,房地產企業占據三家,分別為長沙恒誠業房地產、長沙先導恒鼎房地產和中國新型房屋集團,向其貸款金額分別為7.9億元、7.56億元和7.18億元,占貸款總額比例合計為0.91%。
其中,長沙恒誠業房地產為長沙先導投資控股全資孫公司,后者正是由湖南財信全資控股的湖南國有投資持股10%,以及由長沙城市發展持股90%。
目前,華融湘江銀行在信貸資產質量方面有著不小的壓力。2019年-2021年,該行不良貸款分別為32.6億元、42.13億元和47.66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7%、1.84%和1.9%,連年抬升;撥備覆蓋率則分別為163.44%、158.3%和155.22%。
相較之下,去年長沙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僅有1.2%,撥備覆蓋率則高達297.87%。
為應對不良貸款上升壓力,華融湘江銀行全年共計提貸款減值損失46.70億元,較上年增長27.25%。從非標資產投向看,截至2021年末,該行信托和資管產品投資中包含不良資產2.16億元,主要分布在房地產行業,該行對其計提了1.42億元的減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