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時間,股價大漲5倍,這是大牛股康隆達的真實寫照。究其原因,與公司啟動一系列跨界并購,借此搭上“有鋰”快車道有關。而伴隨著股價暴漲,實控人張間芳家族也在同步減持套現,與此同時,公司的跨界并購案也曾被監管質疑。最近,康隆達更是突然被爆信披違規。
頻繁跨界引關注
10月30日晚間,康隆達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公司及公司董事長張間芳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雖然被立案的具體原因尚未披露,但康隆達頻繁跨界投資卻引起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時間還需追溯至一年前,2021年以來,康隆達便開始了密集實施跨界并購。當年10月,康隆達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作價2.5億元通過增資及股權轉讓方式,收購鋰業公司丙戊天成(后更名為“天成鋰業”)33.36%股權。
不過,本次交易中,標的資產評估報告存在一定問題。根據評估,丙戊天成的股東權益賬面價值為4037.43萬元,股東全部權益價值6.01億元,增值率1388.57%。此后在2021年末,浙江證監局查明,上述對于丙戊天成的資產評估項目,存在預測產能的評估依據不充分,預測產品銷售量的評估程序不完整、不充分,預測產品單價的評估依據不合理,折現率參數取值未合理說明理由的問題,參與上述收購的資產評估公司及相關人員分別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雖然如此,康隆達依然完成了上述并購,并在2022年3月再次啟動了對已經更名為天成鋰業的標的公司17.67%股權的收購,使得康隆達對于天成鋰業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同時,加碼鋰業也促成了公司業績的爆發,財報顯示,康隆達2022年前3季度實現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254.31%。
基于以上違法事實,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如果投資者于2022年10月30日收盤時持有康隆達,并在2022年10月31日后賣出或仍持有并曾產生一定浮虧(無論是否解套)均可發起索賠,您只需將姓名、聯系電話與交易記錄(建議為Excel文件)發送到weiquan@hongzhoukan.com的郵箱,參與由《證券市場紅周刊》“民間維權”欄目組織的索賠預征集活動,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廣大投資者在獲得賠償前無需支付任何律師費用。
曾涉“專網通信”
公開資料顯示,康隆達于2017年上市,并于上市當年一度實現股價暴漲,不過,隨后數年公司一路歸于沉寂,直至2021年9月,股價下探至歷史低位,而在此之前,公司就已陷入“專網通信”業務的爛攤子中。
2019年11月18日,康隆達擬收購易恒網際51%股權,作價3060萬元,其業務就涉及“專網通信”。2021年,康隆達主動披露受累于專網通信業務,并計提大額減值。2021年8月,康隆達發布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稱,控股孫公司北京易恒網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含全資子公司浙江易恒鋮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易恒網際”)經營的電子通信設備業務存在部分合同執行異常的情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康隆達的電子通信設備業務形成的應收賬款余額1503.79萬元、存貨余額4.07億元,康隆達已按會計準則要求計提壞賬準備1503.79萬元、存貨跌價準備3.06億元,并對易恒網際的商譽計提0.31億元的減值準備。最終,受“專網通信”資產大額減值損失影響,2021年康隆達凈利潤虧損1.54億元,公司出現上市以來首次凈利潤虧損。
需要注意的是,康隆達2021年年度報告還被出具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意見:康隆達持股51%的控股孫公司北京易恒網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浙江易恒鋮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的電子通信設備業務存在銷售合同執行異常的情況,康隆達擬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仲裁。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康隆達開啟了跨界并購,公司股價一路高漲,從2021年下半年的階段低點一路上行,近一年多以來,區間最大漲幅超過5倍。與此同時,康隆達控股股東近一年兩度發布減持計劃。
此外,近期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也被問詢。2022年9月23日,康隆達發布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9月24日,上交所向康隆達下發問詢函稱,公司每份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為35.35元,為草案公告前20個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75%,價格較低,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為15.17元/股,遠低于市場價格。參加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5人,其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為11人,認購比例為69.27%,比例較高。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目前股價情況,說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協議等其他應當披露的利益安排。
關鍵詞: 康隆達跨界牛股被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