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4日電 題:爆款服裝背后的供應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作者 楊宏遠 運聯智庫研究員
某種程度上說,雙十一的火爆很多要歸功于“白牌”的勝利。何為“白牌”?通常的理解就是一些品牌效應不強的中小商家。一場線上大促,將流量無限聚集起來,品牌覆蓋全國渠道的方式變多了。尤其是一些沒有強大線下銷售渠道的品牌,可以以更經濟的方式觸達消費者。
(資料圖片)
個性化、小品牌、倍增系數大,這些特點都能在服裝這個品類上找到對應。因此,自雙十一誕生開始,服裝就一直是電商大促中最熱門、最主要的品類。我們就從服裝供應鏈的變化來看看雙十一的變化。
零售渠道多元化,加速供應鏈發展品類差異
即使同在服裝這一品類,因產品更迭速度、SKU數量、差異化及消費者偏好、忠誠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各品牌的供應鏈設計也會有所不同。
如快時尚品牌的SKU通常都非常多,但不會有很大的庫存深度,而是靠快速更迭來保證品牌新鮮度。因此,供應鏈響應必須要迅速,尤其是庫存管理上,需要頻繁地做庫存轉移。而男裝品牌,尤其是商務服裝品牌中,傳統的“拉式生產”更為常見。供應鏈的變革更多體現在為線下渠道的服務上。
如今,零售渠道的多樣化與市場下沉趨勢,催生更多元化、更細分化,甚至是更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這為“爆品”的制造提供了機會。一些新興的服裝品牌,實際上只負責設計研發,根據及時獲取的銷售信息更新上架款式。這類品牌在以銷定產和產銷聯動上的策略更加靈活,專注于制造“爆品”;品牌SKU不多,庫存周轉率更高。
也正因此,類似雙十一這樣的電商大促活動里,這些新興服裝品牌的倍增系數才非常大。通常,新興品牌是沒有強大的線下渠道的,沒有門店,甚至沒有分倉。因此,其對提供供應鏈服務的物流供應商最大的要求,就是能夠消化品牌頻繁的促銷活動所帶來的貨量增長。
那么,對于有線下渠道的大品牌而言,電商大促期間除了線上訂單會爆發,也會發生線上線下(行情300959,診股)的流量轉移。典型的代表品牌就是優衣庫。優衣庫的門店就相當于前置倉,門店的庫存與城市倉的庫存是互相打通的。這意味著線上線下可以同步銷售,門店的庫存既可以滿足線下銷售,也可以覆蓋周邊區域的線上訂單。
這樣的模式,既提高了庫存的周轉率,也能夠更好地保證消費者的體驗。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期間,能夠將線上線下打通,拓寬物流體系的服務能力。
經驗和數據的積累,雙十一快遞物流愈發從容
如今,我們越來越難以看到,激增的單量對物流體系帶來“崩潰式”的沖擊。背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經驗與大數據的積累,足以讓快遞物流企業們從容面對。
這其中,供應鏈企業的深度介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般,這種籌備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與品牌方確認促銷計劃,根據促銷計劃預估大概的銷售數據;第二階段,根據預測的單量,籌備各種資源,包括倉、運力、人力等;第三階段,成立項目組或指揮部,跟蹤并落實計劃。
因為電商大促的出現,所需的倉庫資源會增多。某些品牌方沒有足夠的城市倉資源,或倍增系數實在過大,門店可以暫時承擔前置倉的工作,消化一部分庫存。還有一些品牌,則需要設置一些臨時的城市倉/前置倉。
除庫存下沉外,也可以倉內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單量激增帶來的沖擊。比如預包工作,把爆款商品提前打包好,等正式訂單形成后直接交給快遞公司發車。有些貨物還會提前下沉到快遞公司的分撥中心,這樣就相當于把快遞的攬收工作提前完成;一旦生成物流訂單,就會立刻發車。
此外,多種倉內自動分揀設備的應用,以及數字化管理手段的使用,也使如今的庫內作業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除了貨量增長外,服裝退貨增多也是造成物流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服裝品牌正常的退貨率會在15~20%之間,大促期間有些品牌的退貨率甚至超過30%。從前年開始,電商平臺促銷模式和節奏發生變化,從往年單輪促銷變成了1日和11日兩輪促銷。這使得整個促銷期內快遞業務量從“單高峰”變為“雙高峰”,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形成了“錯峰”。
錯峰的出現,讓雙十一的訂單高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如今,供應鏈服務企業及快遞企業更關注的是逆向物流操作的及時性,包括逆向攬收效率、庫內上架效率等。因為,品牌商家也越來越關注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服務體驗一定程度上會增強品牌的溢價。另外,現在有一些品牌為了不讓逆向物流打亂正向物流的節奏,會設計專門的逆向倉,服務于退換貨。
其實,對于服裝供應鏈的發展,能夠討論的話題還有很多。雙十一期間,我們更多地是透過服裝供應鏈這面“鏡子”,來透視電商平臺與快遞物流服務的發展。
隨著國民購買力水平上升,消費者對于服裝不同的功能、風格、性價比需求逐漸被激發出來,且不同性別、職業、年齡段的消費者偏好又存在明顯差異,市場不斷擴大,又不斷細化。
銷售渠道的多元化,讓服務于不同品類的供應鏈產生了更大的分化。大家會感覺到如今的雙十一沒有以往那么引人注意,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社交電商、興趣電商、直播電商的興起,讓線上促銷變得更加花樣百出,促銷活動更加頻繁,雙十一訂單高峰減弱。
但多元化的銷售渠道,也給總訂單量及其變化趨勢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為平臺太多、花樣太多,說不定哪件服裝會成為“爆品”,也說不準哪個平臺會“流量爆棚”。
放在供應鏈的角度來說,這對供應鏈運營的柔性與應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服裝品牌需要的不是一個單純的倉配服務,也不是簡單的快遞服務,而是綜合性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而提供供應鏈服務的企業,需要越來越多地去協助客戶審視自身的供應鏈效率。而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對于物流節點的把控力,也成為他們吸引商家的重要原因。(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
關鍵詞: 楊宏遠: 爆款服裝背后的供應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