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的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理發店、健身房、培訓機構破產倒閉,老板卷款跑路,消費者預充值的錢打了水漂?現在,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9月8日, 2022第二屆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在京召開,會上首次對外發布的數字人(行情835670,診股)民幣兩大應用新產品備受關注。
一是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發布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元管家”。二是郵政儲蓄銀行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對外發布的以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為載體的“麗澤數幣一卡通”,為業內首張“金融+工作+生活”一卡盡在掌握的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
券商中國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不斷推廣,與上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數字人民幣支付體驗全面升級,不僅有大型商業銀行集中展示數字人民幣應用成果,興業、網商、微眾等銀行首次參展,展示了各行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歷程、發展成果、發展方向。
防范商戶卷款跑路,產品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場景
打開數字人民幣APP,可以在服務欄中找到“元管家”的入口?!霸芗摇笔轻槍陙眍l發的預付資金類商戶卷款跑路、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數研所充分調研了消費者、商戶、監管機構等各方需求和痛點,設計并發布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通過在數字人民幣的錢包上部署智能合約,可以為預付消費服務場景提供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的解決方案。
所謂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是指基于預定事件觸發、自動執行的可控制數字人民幣的計算機程序。簡單來講,就是用計算機程序寫一份合同,按照約定條件自動完成數字人民幣支付履行合約義務。
數研所所長穆長春現場展示了“元管家”的使用方法。據他解釋,應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向教培機構付款后,每上一次課,加載在錢包上的智能合約就自動給培訓機構付一次錢,錢在花出去之前還會屬于付款人。這樣一來,再也不用擔心商家挪用資金甚至卷款跑路了。
數研所副所長狄剛表示,在傳統賬戶模式下,預付資金管理主要通過商業銀行為商戶開設專戶的方式解決,預付資金全部歸商戶所有,無法徹底解決用戶權益保護的問題。采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進行預付資金管理的情況下,運營機構根據商戶的業務模式,比如預付資金對應的商品或服務內容、預付資金結算模式、違約條款等,選擇合約模板并在可信環境中部署。
當消費者向商戶預付資金時,運營機構為每一位消費者創建一個加載了智能合約的數字錢包,一方面將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商戶不能隨意劃轉消費者預付的資金;另一方面,在實際消費之前,預付資金仍然歸消費者所有,即使商戶破產清算,也能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
當消費者實際完成消費后,商戶發起智能合約的執行請求,智能合約檢查是否符合約定的執行條件,符合條件的,才能將預付資金劃撥至商戶。從技術上排除了人為操作挪用預付資金的可能。消費者能在數字人民幣App看到每筆資金動賬明細,讓消費者更加安心。商戶也能通過運營機構的服務渠道,看到預付資金的實時狀態,便于開展經營安排。
券商中國記者登錄了“預付管家”小程序,目前已經有教育培訓類的商戶完成應用場景落地。未來有望在餐飲服務、醫療口腔、運動健身、美容美發、汽車服務、航旅住宿等多個日常消費場景探索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落地。
北京市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維久評價,該模式開辟了預付式消費資金管理新路徑,是金融監管科技應用的典型案例,也是對完善商業治理和社會治理,進一步優化金融營商環境的有益探索。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前景廣闊
事實上,智能合約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但在此后20多年并沒有服務實體經濟的應用落地。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會上表示,隨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智能合約的技術運行條件不再是障礙,其廣泛應用更多依賴于可信、開放的生態體系。
“數字人民幣作為央行貨幣支付體系的重大創新和升級,在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都有很大的調整,一個突出方面就是可編程性,通過加載智能合約實現定制化支付?!狈兑伙w稱,數字人民幣在此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在消費紅包、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與會專家認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在預付資金管理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有著較強的市場訴求。
“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來自很多行業、地區迫切希望應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市場需求?!钡覄偱e例,比如財政補貼、貸款、科研經費等,對資金發放對象和支付用途有嚴格限定的場景;預付資金管理、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涉及資金存管、存在多個主體之間復雜資金往來關系的場景;周期繳費、押金退還等,需要保障資金及時自動劃轉的場景;以及高度依賴可信信息輸入的供應鏈貿易等場景。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目前各試點地區展開的消費紅包活動已經是數字人民幣的一項標準化解決方案。消費紅包借助智能合約限定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條件,不能轉賬,無法兌回銀行賬戶,只能在指定的商戶消費使用。如用戶超期未使用,該部分數字人民幣將按照智能合約設定,自動返還給出資方。
數研所透露后期生態建設重點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有著多重優勢。具體來說,一是信任優勢,可為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提供可信的結算工具和公平、互信的交易環境。二是互通優勢,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即可廣泛連接各類行業生態,實現信息和價值的互通,又能實現運行環境的互通,實現合約模板的一次開發、跨機構多次復用。三是后發優勢,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能夠在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的情況下,建設可信穩健、靈活高效、持續創新、開放包容的智能合約生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中面臨的制度銜接、剩余風險防范等難題仍有待解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何東認為,智能合約雖然可以提高支付結算效率、增加便利、降低交易的履約成本和風險,但也要避免透明度低的問題,防范偏見與歧視,同時還需要考慮相關法律的執行與糾紛解決的機制。
對于下一步工作,狄剛指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建設工作剛剛起步,仍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接下來數研所將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框架下繼續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有序推廣成熟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從教育培訓行業拓展至零售、餐飲、體育、員工福利等各類具有預付資金管理需求的場景。
二是進一步豐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在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資金結算領域,商戶營銷、智能繳費等零售領域,內外貿易等領域落地智能合約應用。
三是繼續深入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持續優化底座支撐能力,加快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建設。
四是保障合約模板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互通性,推進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可信環境,并制定配套的業務規范、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