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穩社稷,糧安天下,地為糧本。始興縣澄江鎮以整治撂荒地為突破口,通過精準摸排、分類施策、宣傳動員等方式,實現荒地變良田,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兩年來,該鎮共整治撂荒耕地約1610畝,將沉睡的“撂荒地”變成了農民增收的“希望田”。
記者近日走進澄江鎮鐵寨村,處處可見機械的陣陣轟鳴聲不斷,翻土機幾個來回后,原本雜草叢生的荒地露出了肥沃的褐色新土。澄江鎮是典型的山區鎮,外出人口較多,留守青壯年勞動力不足,想要推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工作,必須要先解決“地誰來種”的問題。“整治撂荒耕地,最主要還是靠村民!”澄江鎮黨委、政府深知村民力量的重要性。為號召村民自行復耕復種,該鎮強化基層黨建引領,采取“支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方式,各級黨員深入基層積極向村民宣傳撂荒耕地及糧食種植獎補政策,鼓勵在家村民自行復耕復種,對外出務工或無勞力耕作導致耕地撂荒的,說服村民拿出土地進行流轉。
在整治撂荒耕地工作中,澄江鎮探索出以村經濟聯合社為經營主體的新模式,種植了水稻、番薯、大豆等適合本地風土的經濟作物,其中四村村主導整治撂荒耕地、種植有機水稻面積高達500畝,目前該鎮8個村居均已利用撂荒耕地發展村級自主產業。
“這塊地好是好,但開荒成本太高。”“種植成本過高,經濟效益太低。”這是許多村民在整治撂荒耕地復耕中的真實想法。為解決這一問題,澄江鎮聘請社會化服務機構進行開荒,并與省農業龍頭企業盛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采取盛豐農業科技公司出技術,村民、村集體出耕地的方式,在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利用冬季閑置耕地,大面積種植芥藍、蘿卜等蔬菜,最大程度地利用耕地資源。目前澄江鎮政府已與該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計劃今年冬季利用閑置土地,種植冬季蔬菜1200畝,預計每畝耕地可增收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