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祥源新材(300980.SZ)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實現營收2.12億元,同比上升0.58%;歸母凈利潤4044.99萬元,同比下降6.82%。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收1.13億元,同比增長6.78%;歸母凈利潤3012.4萬元,同比上升73.25%。上半年公司經營情況相對穩健,進入二季度后,盈利情況持續攀升。在半年報發布的同時,公司也披露了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4.6億元,募集資金將用于新能源車用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智能倉儲中心的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預計募投項目的建設有望助力于公司規模擴張及未來成長。
主業經營持續向好
【資料圖】
可轉債募投項目助力長期成長
祥源新材主營業務為聚烯烴發泡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IXPE、IXPP、XPE、聚氨酯泡棉(PU)、有機硅發泡材料、熱失控材料等,下游廣泛應用在建筑裝飾、消費電子、汽車內飾、新能源電池、醫療和包裝等領域,各主營發展在近年來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
以公司的規模占比最大的IXPE產品為例,2018年至2021年,公司IXPE產品營收規模分別為2.78億元、3.05億元和4.35億元,產品營收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5.09%,業務規模呈現持續高增態勢。據公告顯示,目前在IXPE此細分領域,祥源新材已擁有十幾年的生產配套建筑裝飾和大型消費電子工廠的能力,在規?;a,采購、配合終端研發、品控、售后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在國內規?;慨a的前提下,公司啟動了海外生產基地項目建設,以及時匹配下游客戶的海外擴產需求。
除了核心產品IXPE外,公司近年來也相繼擴充了聚氨酯泡棉、有機硅發泡材料和熱失控材料的產能,以增強相關產品的營收規模。據悉,目前企業正通過引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產線,嚴格執行IATF16949質量管理體系,為新能源電池廠家提供標準和穩定的材料,而這也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的主營業務結構并為其打造新的增長極。
與此同時,公司擬發行可轉債亦在市場上引起了一定的關注。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從募投項目來看,新建的兩大項目將分別為公司帶來集研發、制造、營銷等功能為一體的新能源車用材料產業基地和超過6000平方面的智能倉儲中心,未來將分別作用于聚氨酯發泡材料及有機硅橡膠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和實現自動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能倉儲。預計募投項目的建設將對公司經營管理及業務擴張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并與其現有產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企業的長期成長。
部分產品新能比肩國際巨頭 積極推動進口替代
此外,在主營發展與新項目推進的同時,祥源新材亦在不斷加大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據公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達到1166.65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2.96%。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和積累,目前祥源新材已在發泡設備、聚丙烯發泡、聚氨酯發泡、有機硅發泡和超薄片發泡等方面積累了多項核心技術。其中,公司掌握的輻照生產核心技術目前已能夠生產高技術含量產品。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有6條輻照線投產并處于穩定運行之中。此外,企業在近年發展中形成了對發泡材料進行微觀泡孔分析的技術與設備能力,自身積累的強大發泡基礎技術也成為其相關領域的后續研發的基石。
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祥源新材已累計擁有授權專利115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80項,外觀設計7項,生產技術和工藝處于行業前列。與此同時,公司產品已經通過部分國內外知名的終端品牌的認證,并且與知名下游廠商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在全球工業升級改造及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聚烯烴發泡材料替代傳統發泡材料的趨勢愈發明顯。一方面《“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而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車市場持續增長,聚氨酯泡棉(PU)、有機硅發泡材料、熱失控材料等新能源領域相關材料的需求亦獲得了持續攀升。
機構研究指出,目前在消費電子領域,祥源新材的部分產品性能已向國際行業龍頭看齊,并成功進入OPPO和vivo的上游供應鏈體系,打破了低于0.2mm厚度IXPE材料由外資企業獨占的局面,部分實現進口替代。而汽車內飾領域,公司已成為國內少數可以批量化供應IXPP材料的能力的企業之一,其產品具備優良的隔熱、耐溫、絕緣、耐腐蝕、耐候、防塵、防水等性能,已在福特、長安、長城等著名品牌的汽車中得到應用,打破了國內此前IXPP材料全部由境外企業供應的局面。
隨著泡沫塑料行業對于環保型產品、中高端產品的需求逐步增長,以祥源新材為代表的,在創新能力、技術水平、產能規模,產品質量等諸多方面具備優勢的行業領先企業,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