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資訊 >

食品安全:關于完善短保質期乳制品出廠檢驗制度的通知

乳制品是關系民生保障和國民體質的重要食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務院快速出臺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隨后制定了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乳制品生產經營全過程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措施,有效推動了我國乳制品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乳制品生產國,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有關低溫短保質期乳制品出廠檢驗制度規定,與乳制品生產實際存在現實的客觀矛盾,造成乳制品生產企業存在違法風險、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存在履職風險的問題?,F對完善短保質期乳制品出廠檢驗制度,提出以下建議:

短保質期乳制品出廠檢驗規定

(一)短保質期乳制品的概念與分類。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制品良好生產規范》(GB 12693—2010),乳制品是指以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等為主要原料加工的各類產品。參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乳制品包括液體乳、乳粉、奶酪、奶油等多個品種,其中市場銷量最大、消費者食用最多的是液體乳。液體乳又包括巴氏殺菌乳、滅菌乳、調制乳、發酵乳等。消費者常說的鮮牛奶即巴士殺菌乳,酸奶即發酵乳。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巴氏殺菌乳》(GB 19645-2010)的規定,以生鮮牛乳為原料,經巴氏殺菌處理的巴士殺菌乳稱為“鮮牛奶”。生產鮮牛奶的殺菌溫度一般在72~ 80℃,時間為15~20s。由于殺菌溫度較低,相對完整地保留了生鮮乳本身的營養,口感上也更接近于生鮮乳。巴氏殺菌殺滅掉了牛奶中致病性的微生物,但產品中依然存在活菌,所以“鮮牛奶”需冷藏保存,通常冷藏溫度為0~6℃,保質期一般在2~7天。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GB 193022010)的規定,以生牛(羊)乳或乳粉為原料,經殺菌、發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接種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發酵制成的發酵乳常稱為“酸奶”,如果原料乳發酵后沒有熱處理工藝的,是低溫發酵乳,含有活性乳酸菌,需要冷藏保存,保質期通常在3~21天。上述巴氏殺菌乳、低溫發酵乳就屬于需冷藏保存的低溫短保質期乳制品。

(二)食品出廠檢驗一般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者,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對該條文的理解存在分歧,一種意見認為,出廠銷售前,生產企業應當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所列的全部檢驗項目,對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進行檢驗;另一種意見認為,出廠銷售前,生產企業應當保證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要求,而不必按照相關食品安全標準所列的全部檢驗項目進行逐批檢驗。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企業通用衛生規范》(GB 14881-2013)的規定理解,后一種意見應該更準確。該標準第9.4條款關于食品生產企業檢驗內容規定:“應綜合考慮產品特性、工藝特點、原料控制情況等因素合理確定檢驗項目和檢驗頻次以有效驗證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措施。凈含量、感官要求以及其他容易受生產過程影響而變化的檢驗項目的檢驗頻次應大于其他檢驗項目。”

(三)短保質期乳制品出廠檢驗規定。對于乳制品生產企業來說,應全部執行上述第一種意見,因為《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乳制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生鮮乳進貨查驗制度,逐批檢測收購的生鮮乳。乳制品生產企業不得購進獸藥等化學物質殘留超標,或者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致病性的寄生蟲和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其他不符合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的生鮮乳”;第三十四條規定“出廠的乳制品應當符合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乳制品生產企業應當對出廠的乳制品逐批檢驗,并保存檢驗報告,留取樣品。檢驗內容應當包括乳制品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和乳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劑、穩定劑以及酸奶中使用的菌種等;嬰幼兒奶粉在出廠前還應當檢測營養成分。檢驗不合格的不得出廠”。

關鍵詞: 民生保障 國民體質 食品安全 三聚氰胺事件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