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即,各大兒科類醫院的內分泌科陸續迎來一些帶著孩子來的家長?!斑@孩子是不是提前發育了,會不會長不高?”家長們的焦慮各有不同,有的擔心孩子長太快,有的擔心長太慢……火熱的兒科診室里,醫生們感慨,近年來,性早熟發生率逐年攀升,已成為僅次于肥胖的第二大兒科內分泌疾病,中國學齡兒童性早熟的患病率約0.43%-4.7%。要注意的是,這不僅關乎外貌,性早熟患兒面臨生理、心理雙重負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家長如何評估孩子?記住“一看、二觸、三檢查”
從全球趨勢和我國縱向對比看,我國兒童性早熟提前了嗎?
“總體上看,人類在發展過程當中,性發育在不斷地提前。上個世紀女孩子可能要到15、16歲才來初潮,到現在大概12歲。亞洲人群特別是中國人群,兒童雖然性發育開始的時間提前了,但總的來說沒有影響到我們的身高,整體的平均身高還在緩慢增長。因為除了發育年齡,還有其他因素對身高造成影響,比如營養、運動、生活環境的改變。根據2022版最新共識,女孩在7.5歲、男孩在9歲以前呈現第二性征或女孩10歲前來初潮即為性早熟?!敝腥A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委羅小平教授表示。
作為家長,有沒有辦法早期判斷孩子是否性早熟了?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傅君芬教授支招,評估性早熟可以“一看、二觸、三檢查”?!耙豢淳褪强赐庥^,女孩會有體態改變,觀察男孩要難些,可能看到有喉結了、長胡須了,就已經到中晚期。這時就得配合第二步驟——觸,即體格檢查,以及第三步的檢查評估,看看骨齡有沒有提前,是否為中樞性性早熟等?!?/p>
并非所有性早熟都要治療
“發現后,不是說馬上就要給孩子做激發試驗,隨訪是很重要的。三個月一次的隨訪,觀察孩子的骨齡進展程度、子宮卵巢增長的速率以及身高各方面情況,再綜合評估,如果是快進展的、又是中樞性性早熟,有需要用藥指征的,再用藥治療?!备稻医淌谡f。
羅小平教授也談到,并非所有的性早熟都要治療,對明顯影響到身高的,或產生一些嚴重影響心理行為問題時,就要開始治療干預,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成年終身高,以避免出現相應社會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
隨著醫學技術與認識不斷提升,當前對性早熟有什么治療新進展?傅君芬教授表示,從目前國際國內實踐看,對真實快進展的中樞性性早熟目前唯一的治療藥物就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藥物(GnRHa)。
受益于我國藥物審評審批“提速”,長效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藥物已進入中國。今年3月,達菲林三月劑型經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用于中樞性性早熟的治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全國多地,已開出首批處方。相較GnRHa一月劑型,三月劑型的上市意味著可將患兒注射次數從每年13次減至每年4次,患兒及家屬只需每三個月到醫院接受注射治療及隨訪觀察,進一步降低家屬誤工、孩子誤學的就醫成本。
與吃到底有沒有關系?預防“病從口入”
暑假在即,醫生同時提醒,預防“病從口入”。原來,很多家長內心有同一個問題——性早熟與吃東西有沒有關系?傅君芬教授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撐性早熟可能也是吃出來的。
“在我們的動物模型里,曾給小老鼠喂過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吃普通食物的小鼠青春發育時間基本上在32-34天,高脂高蛋白的老鼠青春發育時間則是28天?!备稻医淌谡劦?,臨床上也遇到過印象深刻的案例,這名男孩子來看診時是9周歲左右,在此前一年的疫情期間,3個月內長了10公斤,細問病史才知,這孩子居家期間跟著視頻學烹飪,每晚11點鐘會給自己做披薩、面條、炒面,自己還開直播。
“這樣會自己炒菜、燒飯的男孩確實很有意思,但無奈的是,到我們診室一檢查,他已經到了發育中晚期?!备稻医淌谡f,臨床上見到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越來越多,她帶領團隊開展的涉及23萬人群的3-18歲兒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如果3-6歲間超重或輕度肥胖,發生性早熟的概率明顯增加。
“所以,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一定要管理好孩子的身材,管理好孩子的飲食結構?!备稻医淌谡f。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