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頭條 > 頭條 >

吳中四士指的是哪四個人(吳中四士指的是哪四個人按排名)

吳中四士指的是哪四個人

唐玄宗開元(713—741)初年,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揚名京都內外。在《舊唐書》里,張若虛、包融均附于賀知章傳,說賀與張、包“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于上京”,又說“時有吳郡張旭亦與知章相善”。由此觀之,賀知章等四人時有過從,而以知章為其首。


【資料圖】

1、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以詩名天下。歷任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太子賓客、秘書監等職?!度圃姟蜂洿嫫湓娨痪?。天寶三載(744),86歲高齡的賀知章上疏還鄉,請為道士,作《回鄉偶書》二首,其一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明白如話的二十八字,寫盡離人還鄉之情景,為千古絕唱。

知章有獨特的性格,“性放曠,善談笑”。不以居官自傲,不以詩名自恃,因而“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與知章為姑表兄弟,關系極好,以至陸說“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到了晚年,知章放曠的性格走向了極端,“尤加縱誕,無復規檢”,嗜酒,自號“四明狂客”。他“遨游里巷,醉后屬詩,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這種狂放性格,加之善草隸,因而與草圣張旭相善,可謂“習相近”了。

2、張旭

張旭(生卒未詳)字伯高,吳郡人,官金吾長史,世人以“張長史”呼之,大書法家。史籍描寫他“善草書而好酒,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時人號為張顛”。

他與“遨游里巷,醉后屬詩”的賀知章相仲伯,是京都的一對“狂人”?;蛟茝埿竦目癫?,乃看了公孫大娘的舞劍而得其神韻。當時就有人把張旭草書、李白詩歌、裴旻舞劍,稱為“三絕”。

3、張若虛

張若虛(約660—720)揚州人,官兗州兵曹。唐代州設六曹參軍事各一人,其一為司兵,“兵曹參軍事”主州之兵事,七八品的小官。神龍、開元間若虛詩名滿京都,可惜流傳作品甚少,《全唐詩》僅錄其詩二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膾炙人口,“孤篇壓倒全唐”,為千古不朽之作。林庚、馮沅君先生主編的《中國歷代詩歌選》注云:“春江花月夜,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這首詩結合題面從月升寫到月落,交織著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離別之情?!笨上У纳讲牧蠘O少,《揚州府志》上亦難覓其蹤跡。

4、包融

包融,延陵(今屬丹徒)人(據《唐才子傳》、《常熟縣志》、《丹徒縣志》?!杜f唐書》謂“湖州包融”,“湖州”乃“潤州”之誤,中華書局標點本沿之未改)。其生平事跡僅見于《唐才子傳》、《嘉慶丹徒縣志》等,《光緒丹徒縣志》卷三十三有傳,錄自二書。歷官懷州司戶、集賢院直學士(《舊唐書》)、大理司直(《唐才子傳》)。

除與賀知章皆有雋名外,還與參軍殷遙、孟浩然交厚,并得張九齡賞識。有詩一卷行世。值得一題的是包融有二子,長子佶,歷官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居官謹確”。次子何,曾師事孟浩然,官終起居舍人。佶、何二人亦“縱聲雅逸”,頗負文才,時人稱包氏父子為“三包”,足見不凡。

“吳中四士”的籍貫包括今天的蘇州、揚州、鎮江及浙江的紹興??磥?,唐代“吳中”的地理概念泛指春秋時吳地,比現在所理解的“吳中”地區要大得多。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