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火炬開發區將召開2022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暨下半年工作部署大會。今年上半年,火炬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232.7億元,同比增長3.3%,總量重回全市鎮街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額、稅收總收入、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總量也穩居全市第一。雖承疫情之壓,但火炬開發區主動奮起、積極承接深圳等地優質資源外溢,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社會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快速增長
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信心是干出來的。
在火炬開發區保持經濟發展持續向好態勢的背后,離不開工業投資的高速增長。某種程度上,工業投資的數據可以反映火炬開發區產業發展的熱度。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既是穩經濟、促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積蓄后勁,厚植優勢的長遠之策。牢牢把握工業投資這一抓手,上半年,火炬開發區6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近10億元,完成進度超50%;33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6億元,完成進度超54%。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火炬開發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2.3%,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三成,房地產依賴度逐漸減弱,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向好,發展后勁繼續增強。
透過這一組組數據,不難觸摸到火炬開發區的發展脈動。大平臺承載大項目,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圍繞火炬開發區打造“3+3”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優質資源要素正加快向各大產業園區集聚,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走進東方龍大集團5G創新產業園,可以看到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如火如荼。項目方投資方深圳東方龍大通信有限公司是全球手機信號屏蔽器最大制造商,擬投資3.98億元建設集5G+場景應用終端設備研發中心大樓、5G基站終端產業鏈設備制造中心、5G供應鏈檢驗檢測中心、東南大學博士生產學研實踐基地及人才培育中心為一體的數字化智慧園區。
“項目于今年4月在火炬開發區實現‘拿地即動工’,一小時連拿4證,建成后將推動5G產業與火炬開發區其他支柱產業的融合與協同,加速5G技術的研發應用與場景落地,為火炬開發區5G產業上下游注入新的活力。”深圳東方龍大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濤說。
這是火炬開發區錨定人工智能、高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力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火炬開發區圍繞年初定下的“雙過千”“過百億”目標,高規格推進“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實現明陽、金城金素等9個項目掛牌出讓,合計投資額達55.6億元,用地面積約406畝。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火炬開發區緊緊抓住工業經濟“牛鼻子”,穩住產業發展陣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6月,火炬開發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65.2億元,同比增速3.4%,全市排名第六。
與此同時,主導產業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火炬開發區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完成64.9億元,同比增長11.2%;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完成121.2億元,同比增長7.3%;光電信息產業增加值完成54.9億元,同比增長11.7%。
縱深推進
“拿地即開工”成常態
路子是走出來的。
外部挑戰復雜嚴峻的情況下,火炬開發區工業經濟仍能保持上揚態勢,這是對當地營商環境的有力肯定。上半年,火炬開發區正式出臺了紓困惠企的十三條措施(下稱“惠企十三條”),圍繞降成本、促消費、拓銷售、穩發展四大方面推出13項紓困幫扶措施,為應對疫情沖擊的企業送去了信心和力量。
該免的免、應減的減、能緩的緩、該通的通、能上的上,細覽“惠企十三條”發現,不少舉措都聚焦當下,著重救急救困、穩企穩崗、打通卡點堵點。
“去年我們也享受過一次火炬開發區的惠企紅利,但是這次明顯更加有針對性。政策明確針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租金補貼,可以說是既普惠又精準,為我們小微企業送來了及時雨。”中山市美景光學信息有限公司(下稱“美景光學”)副總經理吳啟進說,美景光學申請獲批后,今年4-6月的租金將有望獲得減免21萬余元,為企業節省了一筆不小的現金開支。
“希望這樣最簡單、直接、高效的方式,能幫助園區企業渡過難關。”火炬工業集團物業辦主任李軍威介紹,根據園區前期摸底的結果,火炬工業集團擬對包括美景光學在內的園區248家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小微企業減免3個月租金,累計減免租金超過828萬元。
在降低經營成本上做“減法”,在鼓勵企業發展上做“加法”?;鹁骈_發區全力推動工業企業上規,對2022年新上規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行業支持力度,對2022年全年銷售額(零售額)實現同比增長7%以上的企業進行分類獎勵,單個企業最高可獲獎勵100萬元。
在鞏固“穩”的基礎的同時,火炬開發區正在積蓄“進”的力量。當前,中山成功獲批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乘此東風,火炬開發區城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如火如荼,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改革快馬加鞭。
為了打破土地和產業結構的死循環,火炬開發區推出全市首個開展連片“工改工”片區策劃,超額完成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目前,全區已啟動20個低效工業園改造項目,拆除整理用地面積612.5畝,整備可掛牌土地1060畝。騰挪出來的空間進一步集中成片儲備,成為產業招商的豐厚“家底”。
位于火炬開發區內的宇富化學項目將被拆除改建為高端機電產業園。原土地利用低效,產業低端,2021年,在取得該工地產權后,項目負責人黃子超在火炬開發區住建局和火炬工業集團更新辦的上門宣講和溝通下,決心實施全面改造。
“這一改,容積率從0.26提升到3.5,土地產出效益大幅提升!”黃子超信心滿滿。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將從1000萬元到6億元。從低端到高端,產業的升級體現了火炬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方向。
拆只是手段,建才是目的。為加速項目落地,火炬開發區主動對接、靠前服務、持續跟蹤,通過提前介入,變“單軌辦”為“聯動辦”,將項目動工前多個事項“合并跑一次”,壓縮項目審批時限,讓“拿地即開工”常態化。
同時,火炬開發區針對招商項目落地、動工、投產、達產等關鍵節點進行滾動管理,將各關鍵節點分配給責任部門進行跟蹤,實現對項目合同履約進度的全流程監管,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服務效率和效益、對接國際規則等方面,對標深圳。”火炬開發區經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火炬開發區在強化服務企業理念和能力、制定出臺扶持企業發展政策等方面對標深圳,并創新性推行“拿地即動工”等改革,破解“東承”空間不足問題和項目落地難題。目前,全區儲備在談項目庫共有82個,其中重點跟進促落地項目29個,購地面積1467畝,投資總額約150億元,營業收入約305億元,預計稅收約15億元。
火炬開發區的活力,不僅體現在產業經濟的蒸蒸日上、低效園區面貌的煥然一新,更體現在黨員干部的精氣神。心懷強烈的家園意識、擔當意識、效益意識,火炬開發區的黨員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
升級改造一批道路、園區、學校、醫院,大力推進河涌岸線環境整治……這一系列的城市擴容提質措施,著實讓火炬開發區的面貌悄悄發生變化?;鹁骈_發區黨員干部一步一個腳印,攻堅克難,既實實在在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是為了火炬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蓄力。
動力再造
“創新火車頭”加快未來產業謀篇布局
未來是闖出來的。
上半年亮眼的數據不過是開端,秉持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心,火炬開發區正在構筑城市的未來。
可以看到,火炬開發區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迸發。今年上半年,火炬開發區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347家,較去年激增87家,占全市26.5%。全區累計國家級孵化器達8家,占全市72%。無論是挖掘傳統產業潛力,激發新興產業活力,還是全面提升區域創新力,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作為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火炬開發區廣大中小企業展現出活力和朝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可以看到,人才高地的“強磁場”正在形成。就在上個月,長春理工中山研究院動工開建。未來,這里將成為涵蓋光、機、電、算、材等專業學科的碩、博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規模超千人。未來,從人才培育到項目孵化,火炬開發區將形成一個完整的高精尖產業育成體系,重塑支柱產業發展動力。
可以看到,科創平臺的產業號召力正在強化。上半年,總投資近8億元、占地超40畝的中檢院大灣區院先后動工建設,其中中檢院大灣區院首個實驗室——化妝品質量提升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實驗室于7月正式運營,長理工中山研究院13個高質量科研實驗室正加速建設;留創園二期繼一期項目完成不足兩月迅速啟動,朝著創建國內一流的留學人員創業科技產業園區的目標邁進。
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三鏈融合”,火炬開發區以“政產學研”結合體的打造,相繼引入“國家隊”重大科創平臺,并出臺一系列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力求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對接深圳創新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動能。
產業藍圖日漸清晰,結合深圳“20+8”產業集群和火炬開發區“3+3”現代產業體系,火炬開發區劃定“火炬智谷”“火炬光谷”“火炬藥谷”及“火炬原藥港”四大特色產業園區,打造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標桿。
產業平臺日漸崛起,火炬開發區正統籌民眾街道現有的深中合作創新區、嶺南水鄉示范區、民眾科創園等產業平臺,打造超10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產業集聚區,落戶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深中產業融合發展。
站在中山建設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新起點上,火炬開發區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不會比建區之初少。新時期,火炬開發區的“高”“新”發展,需要“高山遠望”的視野,需要“步步為營”的作戰圖,更需要時刻準備沖刺的心態。
夢想凝聚起發展的共識。立足“東承”深中的橋頭堡,火炬開發區正以區域產業一體化帶動科技創新、城際交通、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的聯動發展,加快深中一體化進程,奮力跑出區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