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亮了,再也不用摸黑跳舞了”“修了坡道,坐輪椅進出方便多了”“有了充電樁,電動車充電又快又安全”……點點滴滴的方便、舒心和美好,化為一張張笑臉,詮釋著一座城市的宜居與美麗,傳遞著人心的溫潤與厚道。
阜新市圍繞加強基層治理,以黨建為引領,以線下網格化為基礎,以線上智慧化為支撐,以疫情防控為開篇,科學謀劃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國防動員、精神文明、安全生產等系列主題篇章,構建“1+8+N”制度體系,打造“多格合一、多員合一,一格多用、一員多能”的“全科網格”,推動部門下沉、力量下沉、資源下沉、資金下沉,引導物業公司、志愿服務、退役軍人等社會力量全面參與基層治理,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抓好基層治理“書記工程”
把黨的組織延伸到小區,把“紅色堡壘”建到群眾家門口,阜新市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使其“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為組長,市委副書記為常務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各縣區、各部門同步成立相應組織架構,縣區委書記抓部署、抓推進、抓落實,筑牢基層治理“書記工程”。每位市級領導聯系一個村和一個社區,高層推動,打樣示范。成立專家咨詢組,邀請專家、學者加盟,為基層治理提供理論支撐和專業保障。
立足實用管用好用,以疫情防控開篇破題,科學謀劃社會治理、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系列主題篇章行動,形成覆蓋全領域、全系統、全過程的基層治理體系。
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阜新市組建18支強基工作隊,推動司法所、基層法庭、派出所力量下沉網格,為194個社區招錄346名社區工作者,有效破解了“人少事多年齡大”的瓶頸。整合9家國有物業公司資源和力量,有效破解了老舊小區“棄管”、服務群眾“空白”問題,變棄管為共管,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