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出道即巔峰”。同花順數據顯示,在2021年初達到市值歷史高點1500億港元左右、約107.6港元/股后,泡泡瑪特走下坡路。今年7月市值一度跌至不足300億港元,同月股價跌破20港元、7月累計跌幅超50%。8月12日,其股價報18.60港元,市值為259.95億港元,較巔峰市值縮水逾八成。市值縮水、股價“跳水”,伴隨著萬篇“退坑”筆記與8000多條消費者投訴,這背后是泡泡瑪特上半年業績的急剎車。分析人士認為,盲盒市場趨于理性發展。
盲盒定價長期以來遭到詬病。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指出,不建議對盲盒等商品賦予金融屬性或利用其炒作。當產品的價值與價格發生嚴重偏離時,對消費者而言一定會引發金融風險,也就是俗稱的“割韭菜”,這對品牌也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因此,消費者需要理性思考、謹慎選擇,也不建議企業放任或引導這類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