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消息面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今日表示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從邏輯端來看,汽車芯片的走強更像是汽車產業鏈的落后補漲,畢竟整車、一體化壓鑄(零配件)、智能化方向經歷資金的反復炒作后,整體都來至相對高位,資金開始向上游芯片端挖掘。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幅擴產,對于汽車芯片的需求激增,就行業景氣度而言,汽車芯片方向始終并將在未來的較長的時間端內存供需缺口。
證券公司在近期的研報看好我國核心汽車芯片公司在智能& 電動化浪潮下的產業鏈重構+ 國產替代浪潮下的機遇。汽車芯片國產化率不足 10%,頭部廠商格局壟斷同時與 Tier1 關系較為牢固。未來 OEM+Tier1+Tier2 原有金字塔格局有望被打破,向平臺+生態模式躍遷,從“整車廠主導”,發展到“掌握核心技術關鍵環節企業(如芯片)為主導”,疊加汽車缺芯持續交貨周期持續拉長加速國產替代,我國汽車芯片廠商迎來機遇。
從產業鏈來看,汽車芯片板塊可以分為主控、功率、模擬、傳感、存儲五大核心板。天風證券也從中羅列出一些具有技術優勢的參考公司。
主控芯片:晶晨股份、瑞芯微、富瀚微、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全志科技、復旦微電、紫光國微、安路科技等;
功率半導體:聞泰科技、東微半導、斯達半導、士蘭微、時代電氣、華潤微、宏微科技、新潔能、揚杰科技、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
模擬芯片 :圣邦股份、思瑞浦、納芯微、艾為電子、上海貝嶺、力芯微等;
傳感器:韋爾股份、格科微等;
存儲芯片:北京君正、兆易創新、復旦微電、普冉股份、聚辰股份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