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迅醫療生物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迅生物)是一家專業從事實驗室設備及生命科學儀器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正在沖刺北交所上市。
博迅生物自成立起便致力于為科研人員生命科學實驗提供性能穩定、操作安全、節能環保的溫濕度控制系列產品、高壓滅菌系列產品及凈化安全系列產品,產品廣泛運用于醫藥、食品、檢驗檢測、檢驗檢疫、農林牧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
公司在實驗室設備及生命科學儀器領域深耕超過25年,部分產品的溫度、濕度控制范圍、控制波動度、控制均勻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居于國內先進水平,公司產品在變頻制冷控制、數據完整性、通信協議、設備集中管控、安全防護、人機交互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司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2016年,博迅生物正式掛牌新三板。憑借優異的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穩定可靠的產品性能,公司積累了優質而廣泛的客戶資源,下游客戶包括恒瑞醫藥、藥明康德、云南白藥、片仔癀藥業等制藥企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貴州茅臺、蒙牛、伊利、光明乳業、可口可樂、青島啤酒等食品企業;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譜尼測試、華測檢測等第三方檢測機構。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博迅生物已取得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36項、軟件著作權16項。2021年至今,公司參與制定的4項國家標準、2項團體標準先后頒布實施。公司還先后獲得“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2020科學儀器行業領軍企業(實驗室設備類)”“2016科學儀器行業最具影響力國內生產廠商”等榮譽。
報告期內(2020-2022年),博迅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986.25萬元、15944.36萬元和14267.94萬元,分別同比變動6.82%、14%和-10.51%;同期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148.71萬元、2816.13萬元和2641萬元,分別同比變動55.62%、31.06%和-6.22%。2022年,公司的營收、凈利均出現小幅下滑。
分產品看,博迅生物的主營業務分為溫濕度控制系列、高壓滅菌系列,以及凈化安全及其他系列三大板塊。2022年,上述三類業務分別實現營收7433.27萬元、5062.09萬元和1419.48萬元,較上年同期分別變動-11.20%、-7.61%和-15.78%,分別占主營收入的53.42%、36.38%和10.20%。公司三大業務未能保持增勢,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拖累了整體業績。
經我們研究發現,博迅生物不僅業績開始顯現頹勢,其與銷售客戶、供應商之間或存在特殊利益關系。此外,其招股書的信息披露也存在諸多矛盾,專利信息也與官宣不符。
客戶與供應商在同一地址經營
據博迅生物招股書,江蘇同君儀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同君)位列博迅生物2020年第五大客戶,當期銷售金額為296.72萬元;常州諾基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州諾基)位列博迅生物2021年第五大供應商,當期采購金額為311萬元。據首輪回復函,江蘇同君成立于2014年,與博迅生物合作已有5-10年時間,雙方的購銷往來涉及博迅生物旗下各類主營產品。
另一方面,博迅生物向常州諾基采購的物品類別顯示為“成品”,常州諾基也是報告期內唯一向博迅生物提供“成品”的供應商。
查詢工商信息發現,江蘇同君與常州諾基的經營地址均位于“常州市金壇經濟開發區華X路18號”。不僅如此,兩家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均姓“戴”。
另外,根據博迅生物2020年年報(更正后)信息,江蘇同君對應當期第四大銷售客戶,而非第五大客戶。但招股書披露的第四大客戶為“南京庚辰體系公司”,當期雙方的購銷金額為398.83萬元。兩份均為審計后的財務報告為何在信披上出現自相矛盾?
海鹽華盛科教實驗儀器廠(以下簡稱:海鹽華盛)為博迅生物報告期內主要供應商,2019-2021年期間分別發生采購金額218.58萬元、254.99萬元和291.83萬元,2022年的采購金額為331.07萬元,采購產品包括鈑金結構件、不銹鋼隔板、網籃。
但查閱海鹽華盛的工商年報發現,其2022年度銷售總額僅為311.72萬元,與博迅生物招股書披露的信息存在明顯矛盾。
可比公司數據“對不上”,專利信息與官宣不符
據博迅生物招股書信息,其同業可比公司有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新華醫療;證券代碼:600587.SH)、公司A、浙江泰林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泰林生物;證券代碼:300813.SZ)、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海爾生物;證券代碼:688139.SH),以及海能未來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海能技術;證券代碼:430476.BJ)等。
據招股書披露數據,報告期內,海能技術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6.07次、23.76次和21.90次,公司A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60.27次、75.85次和92.45次。但經查閱兩家企業各期年報發現,海能技術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2.60次、21.93次和20.02次,公司A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8.45次、73.64次和85.66次。
招股書關于上述兩家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的披露與實際數據均存在差異,而招股書卻稱,相關數據均來源于可比公司的定期報告或招股說明書。
此外,據招股書專利信息,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雙門凈化工作臺的平衡式升降門系統”(專利號:ZL202121362081.1)、“一種循環水裝置及控濕制冷設備”(專利號:ZL201720499649.1)的專利申請日期分別為2021年6月1日、2017年5月23日。但據國家知識產權網信息顯示,上述兩項專利的申請日期分別對應2021年6月18日和2017年5月8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