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翔金泰火了,智飛生物卻無人問津。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智翔金泰與智飛生物(300122.SZ)背后是同一老板。
(資料圖)
在A股中最怕的是沒有存在感,這往往代表股價早已陷入慢慢陰跌的大熊途。
今年以來智飛跌超20%,而拉長周期,相較兩年前高點的230元下跌超過70%,相當于股價打了3折。
為什么遭遇甩賣行情?
眾所周知,智飛對HPV 9價疫苗的過度依賴,壓制其估值。
智飛過去靠著獨家代理默沙東HPV 9價疫苗業績騰飛,2022年代理產品占到營收高達91%。你很難承認它是一家生物制藥公司,倒不如說它是一個二道販子。
有人說,至少目前智飛還沒與默沙東切割。今年年初,智飛公告將繼續獨家代理默沙東HPV疫苗至2026年12月31日。這也意味著智飛未來4年業績無憂。
但這份公告反而愈發暴露出兩大風險。
首先,智飛采購默沙東的疫苗從2024年開始逐年減小。嘴上說著HPV疫苗供不應求,身體很誠實地減少采購,暗示自身的競爭格局變差。
智飛最大敵手萬泰生物將于2025年上市國產HPV 9價疫苗,沃森將在2027年上市,還有博唯等多家廠商的國產9價以及更高階的HPV疫苗進入臨床三期,這也意味著2025年之后智飛無法一家獨大。
另外,節衣縮食的當下會不會驅使更多人選擇更便宜的4價以及免費的2價?
其次,2026年之后智飛怎么辦?一旦失去默沙東,智飛還剩什么?自研能否彌補代理的下滑?
我們先來看公司的基因。
智飛當年由蔣仁生和劉俊輝共同創立,蔣仁生希望靠代理疫苗快速賺快錢,劉俊輝是技術出身,希望通過自研產品實現抱負。理念不一致,很快他們分道揚鑣,其后劉俊輝創立沃森生物(300142.SZ),蔣仁生在代理這條路上做的風生水起。
但一直靠代理肯定行不通,命運的咽喉時刻被捏住,公司不得不加大自研。2022年研發投入8.5億,相對于2020年、2021年3億、5.5億明顯增多??墒菍Ρ?83億的營收、75億的歸母凈利潤,只能說有點投入但不多。
而公司在銷售費用上十分慷慨。2022年銷售費用高達22億,近4年來從未低于10億。
不得不說,董事長蔣仁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商人,相對于長期可能虛無縹緲的自研,還不如把握短期快錢更實在。作為一個醫藥公司,重銷售、輕研發,你很難相信他會走得更遠。
其次,我們來看智飛的自研產品。
智飛在研管線共28個項目,短期進展最快的有8個,處于臨床三期以上階段,聚焦在腦膜炎、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
腦膜炎、流感疫苗屬于常規疫苗,競爭格局充分而且新生兒越來越少,大概率不會成為大單品。而狂犬病疫苗格局稍強,但也并非唯一,康華生物的人二倍體狂犬疫苗已經率先上市。
長期看智飛重點聚焦在結核領域。近兩年其發布結核潛力大單品宜卡、微卡,能否如期放量尚且打一個問號。此外,空間更大的結核疫苗,令無數醫藥公司趨之若騖,但高壁壘、高失敗率也使讓資金打水漂。全球僅有一個針對兒童預防的結核病疫苗——卡介苗,100多年也未能誕生第二個更能打的。
我們常說,投資一家公司,實控人尤其重要,不要看他說什么,而是觀察他做什么。
近幾年蔣仁生瘋狂套現,從2019年以來每年都在減持,持股比例從上市的55.8%降至48.3%。尤其在2011-2022年高位區間大手筆套現,套現超過70億。
蔣仁生的重心或許已經不在智飛身上,并且使勁薅著智飛這頭羊來助力其體外公司。
就在近期,討論度頗高的智翔金泰即將上市。而這家公司正是蔣仁生控股的智睿投資孵化出的第一家公司,未來大概還有不少項目會IPO。
一方面這些屬于上市公司體外項目,最大受益人是蔣仁生而非上市公司。為了扶持智翔金泰,智飛反而還幫了不少忙,智翔金泰與智飛有著大量關聯交易。
另一方面,對于這些擬IPO項目,未來實控人不僅需要分散精力,還需要燒錢。于是蔣仁生只能一邊減持智飛,一邊大量質押智飛股票。
沒了代理業務的智飛,千億市值都嫌貴,能拯救的只有自研產品。
目前智飛自研產品貢獻收入僅僅28億,只有當收入做到116億時才能彌補代理產品的下滑。這對智飛來說,難度不小。另外,董事長心思可能不在智飛身上,這或許是更大隱患。
來源:泡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