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蔡俊
(資料圖)
今年5月底,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達藥業”、公司,300558.SZ)接連披露重磅公告,包括新藥上市和引進研發項目。
根據公告,國家藥監局批準貝達藥業的甲磺酸貝福替尼膠囊上市。該藥商品名為賽美納,屬于第三代 EGFR-TKI(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絡氨酸激酶抑制劑),獲批適應癥為二線治療。
之所以重磅,是因為早前有投資機構對賽美納的銷售前景寄予厚望。貝達藥業方面,2022年營業收入增速放緩,因此需要新的藥品成為新的驅動力。然而,目前賽美納的競品競爭激烈,能否成為大單品有待觀察。
而貝達藥業引進的研發項目,仍聚焦在創新藥。2022年,公司對研發管線進行調整,暫停了部分藥品的適應癥研發。作為創新藥的明星,公司市值已從巔峰期的600多億元,下滑至目前的200多億元。能否在資本市場重振輝煌,值得跟蹤。
新藥能否接棒核心藥品
賽美納獲批,對貝達藥業意義重大。
早前,浙商證券在一份研報中預測,賽美納上市后有望成為15億元到20億元的重磅品種。截至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第三代 EGFR-TKI還有三款,包括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以及艾力斯(688578.SH)的伏美替尼。
更重要的是,恰逢貝達藥業的業績增速下滑,賽美納或成新的驅動力。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23.77億元,同比上漲5.82%。其中,藥品銷售23.42億元,同比上漲6.19%。對比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和藥品銷售的增速分別為20.08%、20.93%。
2022年,公司商業化的藥品有凱美納、貝美納、貝安汀。公司未公開各具體銷售額,但披露凱美納、貝美納的銷量同比增長29.54%、684.32%,貝安汀快速實現營業收入。
這里面,凱美納是貝達藥業的核心藥品,屬于第一代EGFR-TKI。浙商證券在研報中預測,該藥品年度銷售額已超20億元。然而,各種因素影響下,該藥品的前途還面臨考驗。
天風證券曾在研報里統計,2022年醫保目錄生效后,125毫克的凱美納由64.05元降至39.8元,降幅為37.87%。該藥品的降價幅度超過29.54%的銷量增幅,銷售額或難說理想,進一步導致公司增速放緩。
實際上,凱美納已不是首次降價。2016年,該藥以主動降價54%進入醫保。相比之下,貝美納于2022年首次納入醫保后,價格由203.7元降至58.82元,降幅為71.12%,但同期銷量增幅高達684.32%。因此,降價效應或邊際遞減,即首次以量補價的作用明顯,后續逐步減弱。
而且,凱美納屬于第一代EGFR-TKI,但市場上同類藥品已進展到第三代。技術迭代的區別,在于逐步解決耐藥問題,所以患者也逐漸傾向新一代藥品。
價格方面,三款第三代EGFR-TKI均納入醫保,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艾力斯的伏美替尼等每盒分別為15300元、3520元、3304元,各自對應規格80毫克、55毫克、40毫克。
艾力斯在2022年報中披露,其第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實現年度銷售額7.9億元。該企業組建的營銷團隊覆蓋核心市場區域約1000家醫院,另與復星醫藥子公司達成推廣協議,后者覆蓋醫院超2000家。
米內網也統計過,2021年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的銷售額分別超35億元、15億元。
面臨激烈競爭,貝達藥業的銷售能力就至關重要。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7.79億元,同比下降4.38%。其中,推廣費用4.05億元,2021年為4.53億元,銷售人員818人,2021年為323人。
2022年,艾力斯銷售費用4.32億元,同比上漲60.7%,銷售人員576人。賽美納能否接棒凱美納并帶動貝達藥業的業績,能否在競爭中突圍成為大單品,還有待觀察。
繼續布局研發管線
一邊是新藥上市。另一邊,貝達藥業仍在布局研發管線。
今年5月底,貝達藥業公告擬與C4 Therapeutics(下稱C4 T,CCCC.NASDQ)簽署《許可與合作協議》,以自有資金1000萬美元(約0.7億元)首付款,取得CFT8919在中國的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等獨家權利,還可獲得一定的銷售提成。同時,公司以4.49美元/股,共2500萬美元(約1.78億元)認購C4 T增發股票。
CFT8919是一種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變構BiDAC(雙功能蛋白)降解劑,對攜帶EGFR L858R突變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選擇性,但該技術在全球處于臨床早期階段。本次交易,公司先行合計支付約2.5億元。截至2022年,公司貨幣資金7.3億元,足以覆蓋支出。
該交易的未來收益,一部分是CFT8919商業化后的銷售額,一部分是C4 T的股價走勢。2023年以來,C4 T股價在3美元/股到5美元/股區間震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貝達藥業調整了2020年定增募投項目。涉及研發項目的變更,主要為調減X-396、CM082、MIL60等藥品的相關適應癥,新增BPI-16350、鹽酸恩沙替尼等適應癥。新增項目使用的資金,全部來源于調減項目。
其中,CM082是一款口服抑制劑,針對靶點是VEGFR(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和PDGFR(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受體)。
報告期內,CM082的腎癌適應癥已提交上市許可申請,但黑色素毒瘤適應癥被暫停開發,原因是臨床三期優勢不明顯,導致短期或無法取得商業化競爭優勢。同類上市競品中,輝瑞的阿昔替尼也是腎癌適應癥,米內網統計,其2021年國內銷售額為4.2億元。
而新增的BPI-16350是一款全新藥物,總投資2.2億元,針對靶點CDK(為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截至2022年,該項目進入臨床三期。同類藥品中,國產僅有恒瑞醫藥的艾瑞康獲批上市,進口上市的廠商包括輝瑞、禮來、G1 Therapeutics。
2022年,貝達藥業研發費用約7億元,同比上漲23.67%。其中,公司技術人員645人,2021年為581人。(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