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02333.HK)舉報比亞迪(01211.HK)的事件迎來新進展。
4月11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資料圖】
5月25日,比亞迪發布有力回應聲明。認為長城汽車購買并送檢的比亞迪車輛應由第三方抽樣、保管并送檢,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長城送檢的車輛不符合送檢狀態。因此認為其檢測報告無效。并表示自身產品及相關檢測符合國家標準,在國際權威機構通過認證。
01
關于排放標準和油箱
關于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除了排放標準外,常壓油箱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據了解,與常壓油箱相比,高壓油箱的成本較高,能夠承受更大的油氣壓力,將燃油蒸汽牢牢吸附至油箱內。所以為了達到新能源車的排放標準,行業內大部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均采用高壓油箱。
那么,插電式混動一定要使用高壓油箱嗎?事實上,我國要求生產銷售的新能源汽車污染物排放需達到國六標準,但對常壓油箱和高壓油箱的使用卻沒有明確規定。
比亞迪排放是否達標尚未能下定論,但就常壓油箱來說,比亞迪擁有與減排相關的常壓油箱相關專利證明,其常壓油箱的裝置能夠及時地冷卻燃油蒸汽,使其液化后掉落回燃油箱內,及時避免燃油箱內的壓力升高,從而滿足排放標準。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無論事實如何,5月25日在比亞迪發布回應聲明后,雙方的股價皆應聲下跌。截至25日收盤,比亞迪(002594.SZ)A股股價下跌2.41%,報255.60元,A股總市值為7441億元;港股下跌5.40%,報收234.60元。
長城汽車(601633.SH)A股股價跌6.17%,報24.80元,總市值2105億元;港股(02333.HK)股價跌7.31%,報收8.370元。
02
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
在疫情政策放開后,當前我國經濟復蘇依然面臨三重壓力,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作為消費領域的大頭,汽車終端市場依舊相對疲軟,但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明顯好于行業,在整體汽車行業疲軟的情況下持續呈現爆發式增長。2023年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市占率達到27%。新能源汽車的引領汽車行業發展,穩定國內經濟增長的作用凸顯。
近年來,中國頻繁出臺利好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國擁有全球最適合新能源車發展的土壤,在交通領域的低碳減排,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汽車行業在全球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而對于國內車企而言,也迎來了改寫國內汽車行業格局的機會。
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均是我國汽車行業的傳統車企,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傳統車企也開始陸續轉型生產新能源汽車,2022年4月3日,比亞迪宣布停產燃油車,成為全球首個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傳統車企。而此前長城汽車也發布了五年戰略目標,到2025年實現年銷400萬輛,新能源車型占比達到80%,并承諾在2045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疤贾泻汀北尘跋滦履茉雌囆袠I競爭升級,兩家車企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從銷量來看,2023年1-4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為762,371輛,同比增長94.3%;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銷量388,373輛,純電動369,011輛。比亞迪新能源車的車型涵蓋漢、元、唐、秦、宋、海豚、海豹多個系列。長城汽車2023年1-4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42,671輛,新能源車型涵蓋魏牌、哈佛、歐拉等系列。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從收入和凈利潤來看,比亞迪2022年收入為4240.61億元,同比增長96.2%,歸母凈利潤166.23億元,同比增長445.86%,毛利率較2021年提升了4.02pct至17.04%。長城汽車2022年營業總收入1373.4億元,同比微增0.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66億元,同比增長22.90%。雙方營收量級差距達到3倍以上,但利潤方面的差距卻并沒有那么大。
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以1799947輛登頂,同比增長208.2%;長城汽車以123920輛,排名第十,同比下降7.5%。長城汽車是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五名中唯一一家出現同比下滑的車企,主要為公司停產了歐拉黑貓、白貓等低端車型,影響了整體銷量。
隨著競爭加劇,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并不罕見。以家電行業為例,國內知名的白電品牌格力(000651.SZ)和奧克斯(02080.HK)在家電圈的多次交鋒就好不熱鬧。2019年格力在官方微博公開發表《關于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空調產品的舉報信》,舉報奧克斯生產的部分型號空調產品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不合格。
而奧克斯的回應與如今的比亞迪如出一轍,奧克斯發表聲明怒懟格力,格力既非消費者又非國家監管部門,舉報其產品問題不合情理,漏洞百出;認為格力在618銷售旺季來臨之際,采取詆毀手段,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當年一季度奧克斯空調線上銷量增長56%,而格力空調下滑11.6%。
從格力奧克斯之爭的結局來看,在奧克斯言之鑿鑿的回應中,事件最終卻以奧克斯空調因利用能源效率標識進行虛假宣傳,被要求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十萬元結尾。
至于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的后續,接下來就是相關監管、職能部門下場層層取證,這場舉報引發公關戰,沒有退路,注定只有一方活下來。不過比起內斗,車企提升自身實力,精進技術水平,才能真正促進行業發展,你怎么看呢?
- End -
▼ 往期推薦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