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東耳
(資料圖片)
餓了么并不是只有餐飲外賣。
5月23日,蘇寧易購宣布與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成為正式入駐餓了么平臺的首家家電3C品類大型連鎖品牌。達成合作后,蘇寧易購首批全國600家門店將全線登陸餓了么,消費者只需在餓了么APP上搜索“蘇寧易購”,就可以下單購買手機、電腦、家電等3000多種商品。
蘇寧易購的加入讓餓了么又多了一員重量級合作伙伴。而目前,餓了么已經與小米、蘋果等多家超頭部知名品牌商達成合作。
伴隨著越來越多巨頭品牌踏浪即時電商,餓了么也正在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從蘋果小米到蘇寧易購 大牌紛紛上線餓了么
據《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增長非常迅速,預計到2026年底,即時零售行業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這片藍海在前,以外賣平臺為代表的即時電商平臺,自然開始成為不少商家大牌關注的對象。
像在這次蘇寧易購與餓了么的合作中,消費者可以通過餓了么直接下單蘇寧易購所售的大量商品,包括手機、電腦辦公、中式廚房、西式廚房等大量商品,消費者下單后最快30分鐘即可送貨到家。公開報道顯示,餓了么與蘇寧易購還將在今年內繼續深化合作,在當前600家門店的基礎上,蘇寧易購計劃將入駐門店數量擴大至1000家。
不僅如此,除了入駐門店數量增加以及可購買的商品數量外,餓了么還將與蘇寧易購在加深數字技術互聯互通,以商品供給資源優勢和數字化服務能力,共同提升用戶即時消費體驗和效率等方面達成合作。
從消費者視角而言,自然是樂于見到餓了么與蘇寧易購這樣的企業合作,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合作出現。雖然通過傳統電商渠道,消費者已經可以購買到幾乎所有想買的商品,但外賣平臺提供的即時性、確定性和便利性,依然十分具有誘惑力。
對品牌商也是如此。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下,品牌商的線下與線上渠道是相對割裂的,線下渠道往往還是通過傳統的銷售方式吸引顧客以及銷售商品,隨著網購的普及,一些品牌商甚至只是將線下渠道當做體驗中心為其線上渠道引流。這不僅導致這些線下門店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造成資源浪費,對于那些為品牌服務的經銷商,這也會損害到他們的收益。
這些線下門店本身,其實除了展示價值,也天然是最好的“倉庫”。例如對于蘇寧易購而言,門店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市縣,很多線上的訂單本就可以直接通過線下門店解決。但在傳統電商模式下,品牌無法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實現類似的線上線下協同,自建平臺不僅要面臨大量的運維成本和配送壓力,還要面對如何獲客的問題。
因此,蘇寧易購與餓了么合作,所獲得的并不只是一個新的渠道。作為即時電商平臺,餓了么在底層運營邏輯、履約方式上,與傳統電商平臺還是有非常大的不同。通過外賣交付交易,省去了大量中間環節,不僅提升了配送效率,為消費者提供“小時級”履約能力的成本也相對可控。同時,與餓了么合作,蘇寧也獲得了更多新用戶的觸達端口。
而在另一方面,此次合作對餓了么也有諸多裨益。作為國內頭部家電零售服務商,蘇寧易購在合作中為餓了么提供了完善的家電3C供應鏈補強,讓餓了么的用戶可以快速接觸到各類優質的大牌家電商品。也因而,餓了么與蘇寧易購的合作確實是實體零售與即時電商的一次“互相成就”。
事實上,除蘇寧易購外,目前已經有諸多頭部零售品牌商與餓了么達成合作,將其線下門店接入餓了么平臺。
去年9月30日,餓了么和小米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全國3000余家“小米之家”門店陸續上線餓了么平臺;今年5月13日,餓了么也剛剛宣布,全國500余家 Apple 授權專營店將陸續登陸餓了么,通過餓了么外賣,消費者可隨時隨地放心買到iPhone、iPad、Apple Watch等數碼產品。
當然相對這兩樁單一品牌的合作,蘇寧易購豐富的品牌生態也使得雙方合作意義更為不凡。通過合作,與蘇寧易購達成合作的品牌商品將直接登陸餓了么——像Apple、戴爾、華為、OPPO、VIVO、惠普、戴森、任天堂、羅技、聯想、三星、飛利浦、九陽、蘇泊爾等大牌3C家電品牌商品,都可以通過此次合作快速拉進與消費者的距離。
即時電商成消費行業新增長點 餓了么迎來發展新機遇
據Gfk消費調研顯示,2022年我國家電3C線下與線上市場份額平分秋色。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態勢已然形成,并朝著雙線深度融合趨勢轉變,“即時性”消費新特點日益顯現,即時電商發展成為零售領域新增長點。
目前,不僅是在3C領域,在其他消費行業,即時電商也在快速發展。而在此過程中,不少品牌商也曾嘗試過自建即時電商渠道,但大多沒有什么起色,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建成本過于高昂,無法對抵業務和訂單量級的收益。而成熟的外賣平臺,則剛好可以為品牌提供完善的平臺運營能力和配送服務。
在這樣的情境下,餓了么確實可以與品牌實現“雙向奔赴”——在為商家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獲得更多訂單和交易。
大量品牌零售商的加入,讓餓了么獲得了大量非餐飲方面的訂單。例如今年38節期間的公開報道顯示,伴隨屈臣氏、名創優品等美妝個護品牌入駐餓了么,用戶彩妝、個護等品類訂單也同比顯著提升,2023年38節期間“口紅”品類搜索環比漲幅超4倍,當日美妝峰值的周同比增長近翻番。
隨著越來越多品牌認識到外賣平臺在零售方面的價值,并紛紛上線餓了么,餓了么的整體業績表現也在持續穩中向好。據阿里巴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止,阿里本地生活板塊訂單增長超過20%,其中餓了么GMV和訂單自今年2月開始顯著提升,季度內增長明顯。
可以說,非餐飲訂單正逐漸成為餓了么業務增長的新動力。除了營收、用戶量、GMV等可以直接用數據表現出來的增長外,通過提升商品數量、商品種類、商家數量、配送服務質量,消費者對于餓了么的粘性也在持續增強。這為餓了么業績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底層保障。
《2023年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顯示,至2030年,即時配送的訂單規模將達到2萬億/年,趕上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即時電商的市場規模約為11.8萬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預計為20萬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即時電商正逐漸成為線下實體門店和傳統電商平臺之外的第三種主要銷售渠道。隨著更多零售行業開始像家電行業一樣,通過即時電商實現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的結合,更多消費品牌都將看到即時電商的消費潛力。對餓了么這樣的外賣平臺來說,當下正是憑風借力快速增長的好時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