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作者:石偵
編輯:李思
(資料圖)
風品:彥規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何時擺脫“仙股”質疑,應是江西銀行一個急迫考題。
截止5月24日,江西銀行收盤價0.99港元,市值不足60億港元。掐指算來,自2021年11月從3.36港元一路震動下行,直至2022年5月的0.74港元觸底反彈。該行在1港元線已反復橫跳近一年。
要知道,2018年6月,江西銀行成功上市時,發行價6.39港元,年底一度達到7.27港元高點。何以淪落至此,“仙股”破壁戰怎會打得這般艱難,市場在觀望什么呢?
01
罰單、訴訟煩惱
警惕內控風險敞口
LAOCAI
首當其沖的,應是內控瑕疵。
5月上旬,交易商協會披露多家銀行在債券市場的違規情況,江西銀行赫然在列。
8日,該會披露,經深入調查發現,包括江西銀行在內的5家金融機構存在債券代持交易等違規行為。
5月9日,該會又披露,江西銀行在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期間,為相關機構違規代他人持有債券提供便利條件。其開展涉事交易未反映真實或正當交易目的,內部未能有效識別交易風險或防范交易發生。被予通報批評,并責令全面深入整改。
2023年3月3日,因貸款管理不到位,江西銀行南昌洪城支行被銀保監會江西監管局罰款30萬元。
拉長維度,據中國網財經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不足兩年內,江西銀行及旗下分支機構被金融管理部門開出22張罰單,合計被罰1221.5萬元,其中有三張百萬以上罰單。
如2022年8月3日,因未按要求使用格式條款、漏報投訴數據;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十一宗罪”,江西銀行被警告,并罰324.5萬元。。
2021年9月,因通過第三方公司與借款人簽訂虛假服務協議收取服務費,違規浮利分費;賬外收取2500萬元服務費并賬外列支等,江西銀行宜春分行被罰100萬元。
據企查查顯示,截至2023年5月24日20時,江西銀行涉及的裁判文書高達4010件。其中債券虛假案由占據前排。
據金融界報道,2022年9月,北京東城區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因未能支付剩余信托報酬而違約,江西銀行被判支付國民信托,信托報酬70.99萬元。
事件起源于2018年,江西銀行委托國民信托設立“嘉泰194期單一資金信托”,由江西銀行作為委托人/受益人,國民信托為受托人,江西銀行委托國民信托將其交付給國民信托的資金用于向中信國安發放信托貸款6億元。
2020年5月,信托到期終止,但江西銀行卻因國民信托2019年12月25日單方面提出終止,且2020年1月1日至5月20日期間的信托管理費,系國民信托拖延履行義務導致的結果,無需支付。因而雙方產生爭議,上訴至法院。
誠然,罰單具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訴訟糾紛也非一方全部責任、是非曲直還需最終判決。然強合規、防風險也是銀行業大勢所向。張張罰單、訴訟纏身,是否拷問企業的風控能力、發展質量、穩健根基。有無查漏補缺處呢?
2022年報中,新任董事長曾暉在致辭中用大篇幅講述了相關工作重心,包括致力于規范公司治理,強化黨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等。
所謂新人新氣象。一系列新變,為外界帶來期許。能否上下一體、高效踐行,等待時間答卷。
02
凈利5年新低
資產減值損失新高
不良依然雙升
LAOCAI
看看業績表現,不變也不行了。
4月21日,江西銀行發布2022年報:營收127.14億元,同比增長14.08%,凈利卻下滑25.15%,至15.50億元。也是2018年上市以來的新低,相較2017年的29.15億,更近乎腰斬。
對此,該行表示,由于2022年受經濟環境、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不良資產增加。此外,考慮到當前經濟形勢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較多,基于整體風險形勢判斷,對部分業務前瞻審慎地增提損失準備,以提升風險抵補能力。
細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7.87億元,同比減少0.17億元,下降2.15%。凈收入6.42億元,同比減少0.57億元,下降8.21%。
2022年,江西銀行資產減值損失73.97億元,同比增加23.90億元,增長47.74%,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58.46億元,同比增長116.19%。
2018年至2021年,資產減值損失為44.38億元、64.9億元、42.84億元、50.06億元。
即便如此,銀行資產質量仍有惡化跡象,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均增長明顯。
2022年末,不良貸款總額67.81億元,上年同期為40.74億元,同比增超50%;不良貸款率2.18%,較上年末上升0.71個百分點,明顯高于同期全國商業銀行1.63%、全國城商行1.85%的平均水平。
其中,關注類不良率上升。銀行解釋稱,主因受經濟環境、疫情沖擊等多重因素影響,批發和零售業、涉房行業部分客戶經營困難,還款能力減弱。
公司不良貸款金額57.1億元,同比大增23.83億元,不良貸款比率3.02%,較上年末上升1個百分點。
個人貸款和墊款836.52億元,同比上漲34.53億元,增長4.31%;個人不良貸款金額10.71億元,同比增加3.24億元,不良貸款比率1.28%,同比上升0.35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余額較高的前五大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最多行業為批發和零售業,2022年末同比上升6.93個百分點,達11.29%。
另一廂,撥備率178.05%,較上年末下降10.21個百分點;逾期貸款驟升至148.2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9.79億元,逾期貸款占貸款總額比4.76%,較上年末上升2.66個百分點;逾期貸款主要為逾期1年以內的貸款,較上年末增加88.71億元,占比上升2.69個百分點。
種種而觀,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皆有承壓,凸顯經營質量、效率的有待提升,新管理層“擔子”不算輕。
03
一年4名高管落馬
股價跌至仙股
盈利穩健性怎么解?
LAOCAI
2022年,江西銀行數位高管相繼被查,業內震驚。
5月,副行長、董秘徐繼紅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8月,萍鄉分行原行長馮亮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11月,原南昌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黃文杰主動投案。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顯示,江西銀行原董事長陳曉明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
2022年9月,江西省通報7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其中,江西銀行紅谷灘支行原行長付筠于2016年至2017年,多次接受貸款客戶安排的宴請、禮品、旅游活動等,存在嚴重違紀違法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陳曉明一直在銀行系統工作,2015年12月起出任江西銀行董事長,曾帶領企業順利赴港上市。
或許受累高管變動,該行股價2022年走勢震蕩加大,5月一度下探至0.74港元。至今仍在1港元間反復俯臥撐。
深入看,股價持續大幅破發,與企業業績表現不利息息相關。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12月,南昌銀行吸收合并景德鎮銀行,組建成為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城商行——江西銀行。
開業首年,企業營收凈利68.92億元、7.73億元。2016年至2017年營收89.84億元、94.52億元,同比增長30.35%、5.2%;凈利16.37億元、28.65億元,增長111.94%、74.99%。整體增長勢頭可圈可點。
然上市后,業績增速似乎被“封印”,開始走下坡路:營收增速持續下滑,利潤更是“三連負增”。2018年至2020年營收113.51億元、129.53億元、102.85億元,同比增長20.08%、14.12%、-20.59%;凈利27.34億元、20.51億元、18.59億元,同比減少4.6%、24.98%、9.33%。
好在2021年,業績出現可喜回暖:營收111.44億元,同比增長8.35%,凈利20.7億元,同比增長11.36%。就在外界期許該行否極泰來時,2022年凈利又掉頭向下,并創下該行成立以來新低,不禁讓人擔憂企業的后續走勢。
如何提升業績成長性、發展穩健性,繼而提振股價信心,江西銀行的時間多也不多。
04
扎根區域經濟
新人新氣象 蝶變野望
LAOCAI
當然,縱有諸多問題,江西銀行還是有亮點的。
作為江西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江西銀行扎根區域經濟,整體影響力不容小視。
截至2022年末,江西銀行設有營業網點實現江西省內地市全覆蓋,同時在廣州市和蘇州市設有兩家省外分行;持股5家村鎮銀行,控股江西省首家金融租賃公司江西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在2022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中,排名第47位。
資產總額5155.73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3003.13億元,增長10.96%;負債總額4687.58億元,增長0.39%,其中吸收存款額3527.11億元,增長2.61%。
實現利息凈收入96.24億元,同比增長9.84%。其中,業務規模調整導致利息凈收入同比增加7.44億,收益率或成本率變動導致利息凈收入增加1.19億元。
截止2022年末,根據人行口徑,江西銀行在江西省內個人存款市場份額達5.15%,蛻變提升0.02個百分點,穩居江西省內城商行首位。
深入業務,小微金融發展尤值圈點:全年貸款增幅高達50.51%,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3.87億元??蛻袅?0855戶,較上年末增加5804戶。
同時,加大綠色低碳扶持,全年綠色貸款余額226.96億元,同比增長33.46%。
不難發現,江西銀行亦有規模持續擴大,細分業務向好、與區域經濟共榮共興的一面,基本盤并不算差。
都說新人新氣象。如在曾暉、駱小林等新管理團隊帶領下,江西銀行能痛定思痛、內強業務基礎、完善內控管理,外提經營質量、優化擴展盈利能力,跨越低谷期、業績再飛躍也未可知。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等待江西銀行蝶變。
本文為銠財原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