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必馳)是一家提供人機對話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目前正在沖刺科創板IPO。
招股書顯示,思必馳專注于智能語音語言技術的底層研發,以及產品應用的設計開發與銷售,目前已形成涵蓋信號處理、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與合成、問答聊天、對話管理、知識圖譜等閉環人機對話的完整技術鏈條。同時,思必馳構建了全鏈路智能對話系統定制開發中臺,能夠為智能汽車、智能家電、消費電子、數字政企類客戶提供軟硬件結合的產品服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招股書,思必馳的核心技術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包括以對話為核心的全鏈路語音語言交互技術、軟硬一體化人機對話系統構建能力,以及大規模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定制能力。截至2022年末,思必馳合計擁有境內外授權專利657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477項。此外,思必馳還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多項國家級重大研發項目建設任務。
但我們研究發現,思必馳的多名核心人員來自阿里巴巴,同時,其與主要客戶、供應商似乎關系匪淺。思必馳的招股書的信息披露質量似乎也有待提高。
多位核心人員來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網絡)為思必馳報告期初的第一大股東、本次發行前的第二大股東。具體而言,2016年9月,阿里網絡對思必馳增資后,成為思必馳的第一大股東,持有思必馳23%的出資份額。報告期初,阿里網絡持有思必馳18.32%的出資份額,發行前,阿里網絡持有思必馳13.22%的股權。據首輪問詢回復,阿里網絡的最終持有人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阿里巴巴;證券代碼:09988.HK)。
招股書顯示,初敏為思必馳的副總裁,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初敏擔任思必馳的副總經理,2022年6月,思必馳免去初敏副總經理職務,7月,思必馳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而思必馳的招股書中也就未披露初敏此前的任職信息。
據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網站,思必馳副總裁、北京研發院院長、智能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初敏于2009年加入阿里巴巴,并于2014年組建iDST智能語音交互團隊,支撐阿里集團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智能語音交互的業務需求。同時,該網站顯示,初敏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大數據驅動的TTS系統,承擔并完成多個863研究項目,在語音識別與合成、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處理和計算、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等領域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并取得30多項國內外專利。
另據公開信息,初敏于2017年8月離開阿里巴巴,加入思必馳。據國家專利局網站,2018年1月,初敏加入思必馳后5個月,就作為第一發明人為思必馳申請了“人機對話方法及電子設備”(申請號:2018100622703)的發明專利。
另外,雖然思必馳的招股書顯示,初敏任思必馳的副總裁,但據公開信息,初敏已于2022年離開思必馳,該時間遠早于思必馳招股書簽署日2023年4月28日,不知道思必馳是否有意隱瞞初敏已經離職的信息呢?初敏的離職又是否會對思必馳的研發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呢?
除了初敏外,思必馳的另外一位核心技術人員似乎也與阿里巴巴關系匪淺。招股書顯示,薛少飛為思必馳的研發總監、核心技術人員,2019年加入思必馳。不過,思必馳的招股書也未披露薛少飛此前的任職經歷。
據中國計算機協會發布的《預告丨“CCF語音對話與聽覺專業組走進企業系列活動”第十一期之“走進思必馳”》,薛少飛為阿里巴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2015-2019年在阿里巴巴達摩院任算法專家。也就是說,薛少飛在入職思必馳前,也曾長期在阿里巴巴任職。
此外,招股書顯示,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為思必馳的主要供應商,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為思必馳的主要客戶,不知道思必馳的經營是否也對阿里巴巴有所依賴呢?
除了阿里巴巴外,2015年8月,思必馳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建立和運作“上海交通大學-思必馳智能人機交互聯合實驗室”,并于2021年8月續簽了協議。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海交大知識產權管理有限公司以2258.76萬元的價格,將68項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轉讓給了思必馳。
除了上述問題外,北京樂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駕科技)為思必馳的子公司。2016年1月8日,樂駕科技同時申請了“一種智能抬頭顯示系統”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6100126013)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2016200174703)。
據《專利法》第九條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而上述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均已獲得授權。
似乎與主要客戶、供應商關系匪淺
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佳都科技;證券代碼:600728.SH)為思必馳2022年的第四大客戶,同時,本次發行前,佳都科技持有思必馳0.7%的股權,上述股份來自于阿里網絡轉讓。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2020年8月,外部投資者廣東美的智能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交大菡源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珠海大橫琴創新發展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對思必馳增資,增資價格為168.73元/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后,思必馳的估值為45億元。
但是,同年10月,思必馳的時任第一大股東阿里網絡將思必馳0.7%的股權以3009.34萬元對價轉讓給佳都科技,轉讓價格為160.29元/注冊資本,對應思必馳的整體估值為43億元,低于8月外部投資者增資后思必馳的投后估值。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廣州智伴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智伴)為思必馳2019年第二大客戶,工商信息顯示,郭成林持有廣州智伴40%的股權并擔任其執行董事。
蘇州境成高錦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境成高錦)、蘇州境成聚成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蘇州境成聚成)、珠海橫琴境成聚成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珠海境成聚成)為思必馳的股東,2020年6月,境成高錦、蘇州境成聚成、珠海境成聚成分別受讓了思必馳0.49%、0.49%、0.24%的出資份額。
工商信息顯示,珠海橫琴鑫晟澤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晟澤企管)為境成高錦的合伙人,珠海橫琴鑫晟澤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鑫晟澤創投)為珠海境成聚成的合伙人,而鑫晟澤企管的股東、執行董事叫郭成林,鑫晟澤創投也有一名股東叫郭成林,與廣州智伴的大股東、執行董事同名。
蘇州核數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核數聚)為思必馳2019年至2021年的前五大供應商,思必馳向其采購語音標注及數據采集服務。招股書顯示,蘇州核數聚的實控人張小敏于2009年7月起為思必馳的員工,主要負責數據標注,于2020年2月離職。報告期內,張小敏曾任思必馳監事,同時,思必馳實控人之一的俞凱曾在2020年1月至3月任蘇州核數聚的董事長。
不過,思必馳與蘇州核數聚之間的關系似乎不止于此。蘇州馳星睿遠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馳星睿遠)為思必馳與其實控人高始興、俞凱共同投資的公司,工商信息顯示,2020年1月,馳星睿遠取得了蘇州核數聚的股權。蘇州核數聚的2022年工商年報顯示,馳星睿遠持有蘇州核數聚160萬元的出資份額,出資比例為16%。而思必馳的招股書并未披露其對蘇州核數聚的上述間接持股信息。
信息披露質量似乎有待提高
馳必準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馳必準)、深聰半導體(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聰半導體)、深圳市車蘿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車蘿卜)為思必馳的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慧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聲科技)為思必馳報告期內注銷的控股子公司,北京紐曼麥吉工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吉科技)為思必馳報告期內轉讓的控股子公司。
思必馳的招股書將馳必準、深聰半導體、深圳車蘿卜、慧聲科技的少數股東認定為其他關聯方,但卻未將麥吉科技持股50%的少數股東北京數字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認定為關聯方。
胡仁昱為思必馳的獨立董事,兼任韋爾股份(603501.SH)的獨立董事。據韋爾股份公告及工商信息,胡仁昱兼任上海傲圣丹寧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監事,但思必馳的招股書卻未披露胡仁昱該項兼職信息。
此外,思必馳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也存在眾多矛盾?!爸鳡I業務收入分產品分析”處稱,2022年,思必馳完成軟硬一體化人工智能產品訂單規模在500萬、100-500萬、10-100萬、10萬以下的金額分別為504.44萬元、4920.65萬元、5388.03萬元、1687.99萬元,按此計算,思必馳該業務2022年收入為12501.11萬元;但招股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構成及特征”處稱,2022年,思必馳的軟硬一體化人工智能產品的收入為12500.71萬元。
2021年、2022年,思必馳均不存在其他業務收入?!安煌杖氪_認方法對應的主營業務收入情況”處稱,2022年,思必馳的硬件產品外銷收入為86.08萬元,但“公司銷售的區域分布”處稱,2022年,思必馳的主營業務收入整體外銷金額僅為85.67萬元,低于前述硬件產品外銷收入。
某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思必馳的客戶、供應商。據其招股書,2019、2020年,其對思必馳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6.54萬元、48.30萬元,合計94.84萬元;但思必馳于2022年11月披露的首輪問詢回復稱,報告期內,即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思必馳向該公司的采購金額合計僅為93.44萬元,低于對方披露的2019年、2020年對思必馳的合計銷售金額。
此外,思必馳的招股書“子公司與發行人主營業務的具體關系”處顯示,思必馳有11家子公司,招股書顯示,該11家子公司最晚為2022年9月設立。但“發行人控股、參股子公司及分公司情況簡介”處稱,截至招股書簽署日2023年4月28日,思必馳共有10家子公司。不知道思必馳是否能夠保證信息披露的及時、準確、真實、完整呢?
除了上述問題外,思必馳的經營似乎也陷入了困境。2022年,思必馳的營業收入為42320.57萬元,較2020年的23672.39萬元大幅增長,但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6373.78萬元,較2020年的虧損17956.50萬元明顯擴大。2020年末至2022年末,思必馳的速動比率分別為3.86、1.56、0.73,逐年下滑至小于1。
控制權方面,高始興、俞凱為思必馳的實際控制人,分別直接持有思必馳11.53%、7.96%的股份,合計持股比例僅為19.49%,二人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思必馳36.77%的股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