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建筑實現新簽合同額3.9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央企前列。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企業改革取得新成果,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取得新進展,《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躍升至第9位,繼續保持行業全球最高信用評級。
經營發展穩中有進,新簽合同額逼近4萬億大關
(資料圖)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建筑全力以赴穩增長,報告期內實現新簽合同總額3.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超額完成2022年年度預算目標。
具體來看,房建業務繼續保持中高端市場領先地位,全年新簽合同額24,728億元,同比增長9.9%;實現營業收入12,651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毛利1,007億元,同比增長12.2%;工業廠房、教育設施分別實現新簽合同額3913億元、1692億元,同比增長85.9%、33.0%。
基建業務方面,公司搶抓國家適度超前開展基建投資的機遇,持續優化業務轉型,實現規??焖僭鲩L。全年新簽合約額10,151億元,同比增長20.3%;實現營業收入4,935億元,同比增長20.0%;實現毛利516億元,同比增長19.6%。公路領域、生態環保領域、鐵路領域、機場領域分別實現新簽合同額1231億元、1134億元、333億元、503億元,同比增長37.3%、35.3%、30.4%、9.5%。
地產業務方面,公司積極落實國家調控政策,保障地產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4016億元,實現合約銷售面積1722萬平方米,新購置土地100宗,期末土地儲備9,303萬平方米,新增土地儲備1,489萬平方米,總購地金額1,847.2億元。
年報顯示,2022年,中國建筑新增土地儲備超九成位于一、二線城市,其中位于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等一線城市、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新增土地儲備占比超85%,土地儲備結構進一步優化。旗下中海地產、中建地產雙雙取得驕人成績,其中,中建地產先后打造的中建東孚、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玖合、中建智地等品牌,均躋身2022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權益銷售業績排名百強。
以科技創新為牽引,積蓄“科技中建”發展動能
2022年,中國建筑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除與高校共建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實現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零”的突破之外,中國建筑還組建了中建科創集團,旨在聚焦“雙碳”和數字經濟領域,發展“建筑+”新材料、新能源、數字裝備、智慧運營等重點業務,著力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培育“專精特新”“高精尖特”企業。
2023年2月,中建科創集團在上海揭牌成立,按照計劃,下一步將繼續深化與上海合作對接,提升業務能級,積極推動重點區域建設和綠色低碳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國建筑還完成了“中建136工程”年度建設目標,成立中建數科。據了解,中建數科將重點布局建筑行業關鍵信息技術研發、云計算及數字化服務、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等業務板塊,著力打造“智慧建造”“智慧城市”等“智慧+”系列產品,發揮中建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作用,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貢獻力量。
現金分紅比例三年連升,年度分紅金額再超百億元
中國建筑始終重視投資者回報,堅持為股東創造穩健的長期價值,2022年公司現金分紅比率穩定在20%以上,年度分紅金額再超百億元,累計分紅規模居同業上市公司首位。
中國建筑歷年保持穩定的分紅政策,體現了中國建筑穩健發展和持續分紅的能力,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將繼續以“一創五強”為發展目標,著力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以優異經營業績回報股東。
根據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計劃實現新簽合同額超過4.2萬億元,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
提示:上述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具體操作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