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科生物發布公告,重要控股子公司的增資方未履行實繳業務,導致該子公司臨時停產。此前,公司實控人一度籌備轉讓所持股權,但因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而終止。
(資料圖)
增資方中斷增資,公司或存ST風險
近日,寧科生物(600165.SH)發布《關于控股子公司增資事項進展暨臨時停產公告》,濟南長悅新材料科技產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濟南長悅)未按約定履行向公司控股子公司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新材)增資3億元注冊資本金的實繳義務,構成實際違約。
此前,公司于2022年11月16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控股子公司增資暨公司放棄優先認購權的議案》(以下簡稱:《增資議案》),濟南長悅將以自有資金向中科新材增資3億元,并于2022年11月17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根據當時簽訂的《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以下簡稱:《增資協議》),濟南長悅對中科新材的增資款分三期實繳,無特殊情況下,最后一期增資款應于2023年3月31日前實繳。但截至2023年3月31日,經中科新材屢次催告,濟南長悅仍未履行向中科新材增資的實繳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據工商資料,12月14日,即在《增資議案》通過后不到一個月,濟南長悅法定代表人、執行事務合伙人或委派代表均由紀某某變更為馬某某。
增資方的違約導致中科新材流動資金不足,無法按原計劃組織生產,中科新材已經臨時停產,與此同時,中科新材7000萬元的短期債務無法按期償還并已被債權人提起訴訟,正興成新材料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剩余股權轉讓款也未能按期支付。
此外,根據《增資協議》約定,中科新材《公司章程》、注冊資本金、董事、監事人員已變更,并在首期認繳資金到位后,對中科新材的總經理、財務總監崗位人員進行預安排。目前,認繳的增資款未全部實繳到位,而上述變動已發生,對公司及子公司的融資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增資擴股、銀行借款造成嚴重阻礙。
寧科生物表示,中科新材臨時停產事項尚未形成明確的解決方案,公司已在積極尋找多種方案改善中科新材現狀,預計在3個月內恢復生產,該停產事項對公司2023年業績的影響尚無法準確預計。然而,如果中科新材未能在3個月內恢復生產,公司存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風險。
那么,上文提及的中科新材7000萬元的短期債務,對公司來說是什么水平?
2022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流動資產合計2.21億元,其中,貨幣資金為4735.29萬元,存貨為1.30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3.80億元,其中,應付賬款為5.3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70億元。
其實,除了增資方中斷增資之外,公司控股股東去年曾籌劃控制權變更,但最終也未能如愿。
2022年9月9日,公司發布公告指出,公司控股股東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能)與壽光市金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投新材)簽署《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公司股份。如果本次股份轉讓及后續相關事項實施完成,金投新材將取得公司控制權,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將變更為壽光市財政局。
然而,這場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份轉讓并沒有真正落實。2023年3月13日,寧科生物再次發布公告指出,公司收到控股股東上海中能的通知,上海中能與金投新材簽訂了《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與壽光市金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終止協議》,由于雙方對股份轉讓協議核心條款未達成一致,現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本次股份轉讓。最終,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更,公司控股股東仍為上海中能,實際控制人仍為虞建明。
業績增長乏力,債務承壓
事實上,此次因增資方違約而停產的中科新材對公司的營收貢獻不容小覷。中科新材主營業務為長鏈二元酸的生產及銷售。2022年三季報顯示,寧科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215.02%。而公司指出,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中科新材銷售量增加。
然而,中科新材在促進公司收入增長的同時,未能扭轉公司業績虧損的局面,并導致公司產生大量費用。
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35億元到-1.60億元。
對于業績預虧,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科新材月桂二酸項目全面投產轉固,折舊費用及費用化利息大幅增加;二是公司自2022年8月起對長鏈二元酸生產線實施生產技術升級改造,受此影響,公司2022年下半年產銷量大幅下降,毛利減少,資產及存貨減值準備提高。
此外,公司近幾年業績也并不理想。2021年,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營業收入達1.92億元,同比增長61.51%,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96.49萬元。
2019年、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1.19億元,同比下降51.86%、55.18%,下降幅度皆超過50%,分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95.21萬元、2090.60萬元。
而資產負債率方面,公司資產負債率自2019年超過55%之后,持續向上增長。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3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8.84%、61.83%、64.70%、67.82%。
2023年4月5日,公司還發布了《關于累計涉及訴訟事項的公告》,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最近12個月內累計涉及訴訟金額1.24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3.53%。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