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退市“驚雷”,突然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炸開了鍋。
【資料圖】
近日,港交所突然宣布,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時起,新力控股(02103.HK)的上市地位將被取消。意味著,停牌長達18個月的新力控股即將迎來退市噩耗。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新力控股被取消上市公司地位,為房企出現債務風波以來首個退市的房企,可謂“出險房企退市第一例”。
截至目前,在港交所停牌的17家內房股中,新力也是第一家退市企業。而比新力控股更早停牌的內房股有兩家:一家為中國地產(01838.HK),另一家則是中國中石控股(01191.HK)。
據公告顯示,新力控股股份自2021年9月20日起停牌。而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若該公司未能于2023年3月19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
作為曾經的房企“黑馬”,新力控股于2019年11月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4.03港元/股,但截至2021年9月20日停牌,新力控股股價報0.5港元/股,較上市之初累計跌去了88%,總市值永遠定格在17.85億港元。
提起新力控股,江西本地人或許再熟悉不過。
其通過瘋狂加杠桿,實現了快速擴張,新力控股在成立僅僅9年后,便一躍成為了江西最大的開發商,并跨過千億房企門檻,成功上市,入圍房企50強,一度擁有擁有“江西最大龍頭房企”和“中國最年輕上市房企”兩大名號。
當時,新力控股官網的新聞稿高調宣稱,公司從遞表到成功上市,僅僅只花了半年時間,這在行業中堪稱是史無前例的。
上市首日,新力控股的市值一度達到139.41億港元,新力背后的老板—張園林,更是一度問鼎江西地產首富。
新力控股招股書曾披露,張園林的學歷為中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他33歲那年便自主創業,成立了江西新力置地,并在南昌經濟開發區拿到了第一塊地。
2012年,新力推出首個樓盤——南昌新力·帝泊灣,由此開創了新力地產的版圖。
張園林的經營策略非常大膽且激進,在公司剛剛成立5個月時,新力便與江西華東建設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合作,耗資2.3億元拿下了一塊占地278畝的經開區地塊;第二年,新力更是一舉打敗中海等房企大鱷,以5.2億元競標南昌朝陽新城地王項目。
2016年,張園林開始異地擴張,進軍武漢、惠州、蘇州等地,一舉將新力地產規模推升至百億;
2017年,作為江西房企龍頭,新力地產在本省占有8.2%的市場份額,躋身“中國房地產企業50強”,并將總部遷至上海;
2018年,其在南昌的市場份額達到35.3%,年銷售額達到322億元。
蒙眼狂奔的同時,新力的債務正在瘋狂積累。據招股書披露,新力在2016年-2019年的負債總額分別為137.6億元、366.3億元、725.5億元、813.3億元。期間,新力的平均凈資產負債率高達232.3%,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兩倍。
新力控股在港交所發布的最后一份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新力負債總額更是高達918億元,總負債率近82%。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
2020年7月,一封名為《新力地產老板張園林求救信》在網絡上瘋傳,這也成了張園林以及他締造的新力控股走向崩潰的導火索。
當時,新力緊急辟謠稱:“求救信”內容純屬子虛烏有。
但謠言往往是遙遙領先的預言。2020年9月20日,新力的一筆美元債即將到期,有境外投資者在微信群里詢問償還債務計劃,張園林回答稱:“公司目前正在采用各種方式加快應對10月份到期的美元債,有新進展馬上與大家溝通”。
隨后,發生了詭異的一幕:張園林竟然退出了微信群聊。
這一行為,瞬間在資本市場引發了恐慌。當天,新力控股股價暴跌,盤中跌超90%,僅報0.37港元/股,市值較上一個交易日縮水近約120億港元。
從此之后,這位曾經的江西地產首富便徹底“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中。
股價崩盤之后,新力的資金鏈徹底斷裂。9月30日,新力公告稱,因流動資金問題,原定9月18日到期的兩筆境內融資利息未能如約支付,合計約3874萬元。
2021年12月,新力首次披露了債務違約的具體情況:其中,境內債逾期金額高達63.94億元,同時確認10月到期的一筆2.5億美元債務違約,并導致其余兩支美元債發生交叉違約。這兩筆美元債,分別為2022年1月到期的2.5億美元債、2022年6月到期的2.1億美元債。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新力已竟資不抵債,退市之后,新力或將面臨清盤的處境。
而新力的突然退市,也無疑給正在停牌的內房股敲響了警鐘。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若上市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便有權將股份除牌。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中,仍有17家房企處于停牌狀態,且大部分在2022年3月開始停牌。
這也意味著,半年之后(2023年9月),將有10家左右的內房股面臨退市風險,其中包括,世茂集團、融創中國、奧園、南??毓?、花樣年、陽光100、當代置業、天山發展控股等。
一旦退市,房企的化債難度會更大,企業融資渠道、品牌形象都會受到嚴重損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