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10日訊(編輯 田簫)4月9日,特斯拉宣布將在上海新建儲能“超級工廠”Megafactory,這一消息點燃了國內儲能行業的熱情。
事實上,儲能這把火已經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中燒得很旺了。據CINNO Research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含臺灣)儲能領域投資總額達到2.7萬億元人民幣,在新能源行業內占比約為29.3%,融資金額僅次于風電光伏。
由于大部分儲能上游企業的技術演進還處于早期階段,尚處于蓬勃發展期的儲能行業,在一級市場中十分“受寵”。如火如荼的儲能市場中,涌現出了哪些“吸金獸”與“掘金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融資數量、金額成倍增長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儲能賽道共完成31起融資,2022年為65起,2023年第一季度,也已經完成了14起融資,融資數量增速迅猛。
近兩年內,有多家企業完成了緊鑼密鼓的多輪融資。成立于2018年的美克生能源,自2021年起開始天使輪,隨后接連融資拿到手軟,兩年內完成5輪融資。誕生于2021年的長芽科技,在成立后迅速拿到了3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記者調研發現,近年完成多輪融資的奇點能源、魯爾新材、德蘭明海等企業,大多在2017、2018年左右成立,自2020、2021年起開始獲得資本加持。
成倍增長的不僅是投資項目數量,還有逐年攀升的融資金額。2021年的31起融資中,僅有10起公布了融資金額,其中5起融資過億;2022年,則有12起融資過億;今年前三月的儲能融資中,已有5個項目融資過億。
近兩年內,儲能行業中最大的一筆融資是新疆申元的11.5億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機構為上海電力與國家電投。新疆申元公司是上海電力與新疆能源化工布局西部光伏、風電、光熱、綜合智慧能源、氫能、儲能等項目的主要投資平臺。上海電力稱,投資新疆申元公司有利于發揮股東各方優勢,開拓新疆地區新能源大型基地項目,進一步提升公司新能源裝機規模,助力公司“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航母”發展戰略的落地。
另一個儲能“吸金獸”是緯景儲能,于去年9月與今年3月接連拿下超4億、超6億兩輪融資。這支新興儲能獨角獸成立于2018年,專注于鋅鐵液流電池技術。鋅鐵液流電池是電化學儲能分支液流電池中的一條技術路線,具有安全、長時儲能、循環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與當前液流電池領域產業化發展最好的全釩液流電池不同的是,鋅鐵液流電池電解液采用的鋅、鐵兩種化學元素都極易獲取,不僅儲量豐富、價格便宜,還支持更優異的充放電效率。目前,緯景儲能的第一條百兆瓦級“液流電池電堆智能產線”已今年1月啟用,首個吉瓦產能級別的“超G工廠”即將在今年年中投產。
另一位接連獲得大額融資的企業中儲國能,是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產業化公司。在CNESA發布的“2021年度國內新增投運裝機量儲能技術提供商”排行榜中,中儲國能位列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全國第一,新型儲能全國第二。
源碼出手最多,“國家隊”大力支持
近兩年對儲能賽道關注最密切的投資機構,非源碼資本莫屬,兩年來出手8次,投資了四個項目,德蘭明海與美克生能源等到了其兩次投資。
此外,“中科系”對儲能的投資也十分密集。中科創星出手4次,投資了3個項目;中科先行創投投資了中科起能;中科院創投投資了天目湖儲能;中科化物投資了融科儲能。由于儲能技術仍處于不斷研發探索階段,來自中科院的技術力量是國內儲能行業的重要支撐,“中科系”資本投向的大多數亦是中科院孵化項目。
一些大型的國家級母基金也看到了儲能的潛力,如國調基金投資了楚睿智能,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投資了龍騰光熱。此外,香港X科技基金也對儲能十分感興趣,出手了美克生能源與正浩新能源/EcoFlow兩個項目。
產業資本中,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中國能建、三峽集團、國家電網等多家大型央企、國企也出手了。多家央企已與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鵬輝、海辰儲能、欣旺達等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布局儲能市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