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3月31日,內斗以并不體面的方式爆發。
華帝股份與公司元老吳剛矛盾激化,雙方各執一詞,誰對誰錯、孰是孰非,一時很難下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吳剛已經被邊緣化,甚至可以說被掃地出門。
【資料圖】
雖說沖突圍繞對華帝電子的財務審計展開,但根源卻并不在此。今天的一切,可能在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筆。
【潘家上位】
華帝股份的前身是中山華帝股份燃具有限公司,由黃文枝、鄧新華、黃啟均、李家康、關錫源、楊建輝、潘權枝七人于1992年4月聯合發起創立,人稱“華帝七君子”。
七君子從一開始就立下君子協定:股權均分,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不許親戚進廠。
也正因如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華帝內部都是七分天下的局面,權力相當分散。
盡管1999年曾短暫推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但當時是所有創始人同時退出經營,由姚吉慶(現慕思股份副董事長)作為職業經理人來負責整體經營,本質上還是七君子共治。
平衡在2012年被打破。
這一年,創始人之一的黃文枝成為公司唯一實際控制人,位居其余六人之上。與此同時,為提高市場地位,華帝股份還收購了百得廚衛,而后者則是由另一位創始人潘權枝所在的潘氏家族控制的企業。
當時的交易細節是這樣:
華帝股份以7.89元/股的價格向百得廚衛的母公司奮進投資發行4200萬股,同時支付4862萬元現金,共計3.8億。交易完成后,奮進投資持有華帝股份14.6%的股份。加上潘權枝原來的股份,老潘家在華帝的話語權陡然上升。
2013年換屆選舉,潘氏家族成員陸續進入華帝股份管理層,其中潘權枝的兒子潘葉江成為華帝股份副董事長,潘垣枝和潘浩標則同時進入董事會。
2014年6月,黃文枝、鄧新華、何伯榮三人將其所持部分股權轉讓給潘葉江,隨后作為創始人的關錫源和黃啟均先后從公司辭職。
至此,潘葉江取代黃文枝成為新實控人,華帝正式進入潘家時代。
這場看似波瀾不驚的權力交接,實際上背后也暗流涌動。
創始人之一的李家康曾這樣回憶當年:
華帝收購潘家的百得廚衛時,潘葉江其實沒有機會控股。后來黃董(黃文枝)為了培養第二代接班人才幫助他上位,讓黃啟均和關錫源都退出公司。一開始兩位老人態度強硬,只要離開公司就要出售股份。為了保持平衡,我堅決不同意賣給小潘,但最后黃董說服了大家,說既然選擇了他就要全力支持。
很顯然,黃文枝是整盤棋最關鍵的人物,正是在他的游說和磋商下,潘葉江才被扶正。
但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一番苦心,最后換來的竟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
【中央集權】
選定潘葉江作為接班人后,黃文枝曾專門把他叫到家里囑咐一番,并向其提出唯一請求:“老人們”對華帝有感情,由七位創始人共同持股的九洲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地位千萬不能變。
潘葉江爽快的答應了黃文枝,卻也很爽快的食言了。
2015年5月,潘葉江提出“創始人年齡大了,將股份過戶給子女”的建議,意在解散對自己形成制約的九洲公司。但這種以“推恩”之名,行強力削藩之實的行為立刻引起了時任董事長黃文枝的警覺和不滿,給予堅決否定。
正常來說,黃文枝2016年就將退休,屆時潘葉江可名正言順的接棒,實現自己的商業抱負,但他連這幾個月也不想等了。
2015年的華帝股份正身處經營之困,全年營收跌12.06%,凈利潤大幅下滑25.06%。
9月30日,潘葉江突然召開董事會,會上,他以“董事長要對公司業績下降負責”為由,發動了對黃文枝的罷免。隨后,九洲公司解散。
經營權與所有權一把抓,再也沒有人能阻擋潘葉江。
歷史沒有新鮮事,吳剛的下場注定是個悲劇。他本人其實也心知肚明:“我作為元老,在公司的地位比較高,可能對管理層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strong>
吳剛沒有妄言,他在華帝干了二十多年,從公司上市開始就一直擔任董秘,根基深厚,位高而權重。
2022年5月,華帝股份董事會完成換屆,楊建輝、許細妹、韓偉等三位董監高屆滿離任。其中楊建輝是華帝創始人中最后一位還在堅守的,他的離開意味著舊華帝時代最后的一絲痕跡也被抹去了。
而在最新選舉出的7名董事中,潘家自己就占了3個席位,潘葉江、潘垣枝和潘錦枝。
與此同時,吳剛的董秘和常務副總裁職務被拿掉,并退出華帝股份旗下兩家子公司的高管職位,董秘一職由潘浩標的女兒潘楚欣接任。
至此,權力中樞基本已全部由潘家接管:
潘葉江任董事長和總裁,兩個副手潘垣枝與潘浩標,分別任副董事長和副總裁,董秘是潘楚欣。
從2012年介入華帝算起,潘葉江用了整整十年才徹底捋順內部治理結構。
華帝與吳剛的矛盾爆發后,輿論場上的很多討論都是圍繞道德層面展開。這個出發點本身就有問題,在商言商,純粹從商業視角審視,只要潘葉江所做的一切運行在法律軌道之內,那就無可指摘,即便有些行為并不近人情。
古往今來,世界始終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一直由勝利者來書寫,對與錯的標準往往在于結果。也因此,隨著中央集權目標的達成,潘葉江必須拿出更大的成績了。
【任重道遠】
潘葉江絕對不是一個只知道爭權奪利的人。恰恰相反,他有著很強的事業心。
1999年,年僅22歲的他就創立了優加電器,給國內外家電品牌做OEM代工,一度風生水起。華帝七君子,二代里只有潘葉江想接班并且接了班,這本身就說明他和其他富家子弟不同。
執掌華帝的第一時間,潘葉江就提出了自己的宏圖遠略,立下營收和市值“雙百億”的目標,戰略、產品、品牌、渠道多管齊下,試圖推動華帝復興。
在品牌建設上,他打破了華帝不請代言人的傳統,先后請來黃曉明夫婦、趙麗穎、林更新做代言人;2018年世界杯又憑借“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營銷手法成功出圈。
在渠道建設上,潘葉江強勢整頓紀律,規范銷售政策,取消以往區域經銷商享有的一攬子特殊銷售政策,統一全國經銷商統一提貨價;2018年,華帝在原先代理制的模式下進行扁平化改革,旨在增厚低層級經銷商利潤,同時加強公司對終端零售市場需求的把握。
但努力歸努力,成績歸成績。
2017年,公司的營收就達到57.3億,歸母凈利潤5.1億;到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指標分別只有42.59億和2.8億,換算成全年數據,過去五年不進反退。作為對比,同期老板電器的數據分別是70.17億、14.61億和72.37億、12.34億,增長顯著。
“雙百億”目標沒有一個實現,華帝股份目前的總市值不足60億,連同行老板電器的零頭都不到。
曾經,華帝是亞洲最大的廚衛制造公司,是全國廚電行業首家上市企業,2008年北京奧運的祥云火炬也出自華帝。而今,中國廚電市場已經成了老板和方太的天下,華帝則逐漸淪為二流。
梳理整個過程,華帝真正被同行甩開其實就是在“潘家時代”。大約2014和2015年前后,老板電器的盈利規模開始反超華帝股份,隨后差距持續拉大。
如果說過去潘葉江尚可以用內部管理不順作為擋箭牌,那么現在,他沒有借口了。困難的是,中國廚電的黃金時代不會重新來過。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