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天天播資訊】鋼鐵行業不能坐等市場“給力”、政策“給利”


(相關資料圖)

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疫情反復和下游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2022年,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遭受沖擊。當年,中鋼協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總體營收65875億元,下降6.4%;利潤總額982億元,大幅下降72%。

針對鋼鐵行業出現的情況,日前召開的2023(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行業權威專家也積極獻計獻策,把脈問診鋼鐵行業的戰略轉型之路。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就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已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關乎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應進一步加強研究。

實際上,有關鋼鐵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話題,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出現,也有過比較深入的分析與研究,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鋼鐵行業所提出的,鋼鐵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也是首當其沖,是首個需要大力壓縮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提升投入產業效率的行業,也是改革難度最大的行業之一。通過“去產能”和大力清理“地條鋼”,鋼鐵行業也確實有了一次重煥生機的機會。問題在于,鋼鐵行業并沒有很好地抓住這次機會,從而對整個行業進行一次比較徹底的改革和調整,有效提升行業的產品結構、技術水平、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品牌影響力,結果,很快地就再次陷入了發展困局。2022年,在營收只是小幅下降的情況下,利潤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利潤下降幅度達到營收下降幅度的近12倍。

按理,出現這樣的現象,無論是行業協會還是企業,都要深入全面的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墒?,從實際情況來看,還是老一套的“成本上漲”、“環境約束”等,似乎這一切都是客觀因素造成的,而與企業沒有任何關系。退一步講,就算是“成本上漲”和“環境制約”造成的,為什么會出現成本上漲因素,哪些方面的成本影響了企業利潤,而環境制約又表現在什么地方,企業并沒有給出能夠讓人信服的理由。

譬如鐵礦石價格上漲因素,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到現在,已經快15個年頭了,還在受制于這個因素,難道鋼鐵行業和企業都沒有想辦法去解決?此前不是有媒體報道,中國鋼鐵企業已經并購、參股了國外的鐵礦石生產企業嗎?為什么還受制于外國企業?即便話語權沒有,但效益應當不會相差如此之大吧。

很顯然,所謂的“成本上漲”和“環境制約”因素,只是企業用來應對利潤下降的借口,真正的問題,還在于企業并沒有做出根本性的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陳舊的管理手段、落后的管理思維、沒有緊迫感的發展意識,仍然制約著鋼鐵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鋼鐵行業的競爭力。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現象,仍是鋼鐵行業的真實寫照。鋼鐵行業如何才能走出“囚徒困境”,更多的把發展的目標聚焦于整個中國鋼鐵行業,而不是各自為政,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特別是鐵礦石價格談判,必須擰成一股繩,不要被外國企業牽著鼻子走,才能減少中國鋼鐵企業的損失。

也就是說,鋼鐵行業要走出困境,就必須糾正坐等市場“給力”、坐等政策“給利”的觀念,多從自身找問題,能夠在創新上多下些功夫,在技術上多費點力氣,在高端上多做點文章,不要再滿足于普通鋼材等的生產與加工。特別是國有企業,要把重心放到高精尖方面,解決鋼材等方面的卡脖子技術,而不能讓需要高端鋼材的企業,繼續依賴進口。一個鋼鐵產量最大、需求最多的國家,重要鋼材等仍然需要通過進口解決,怎么說也不是鋼鐵行業的榮耀,怎么說也需要鋼鐵企業做出更多反思。

鋼鐵行業陷入困境,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困境,是鋼鐵企業的不求上進,是鋼鐵企業仍然滿足于數量和規模,而不在乎質量與效益,不在乎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市場話語權。因此,必須對鋼鐵行業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并下達技術創新硬指標,達不到要求的企業,考核不合格,且在行業整合中,被列入優先整合的范疇。鋼鐵行業必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和高端進發。做不到,鋼鐵行業就永遠走不出困境,就永遠只能靠天吃飽、靠市場“給力”、靠政策“給利”,就會生存得很可憐。

關鍵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