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相關資料圖)
募資是否合理?
作者:夏逢
編輯:李思
風品:彥規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3月4日,惠通科技首發過會!
離上市僅一步之遙,可喜可賀。然這就穩了么?
1
盈利能力還需加把勁
為啥業務招待費這么高?
2019—2022上半年(報告期內),企業營收為1.69 億元、1.94 億元、4.98 億元、3.11 億元,凈利3054.28 萬元、3065.41 萬元、8514.98 萬元及 3480.61 萬元。
營收整體增速可圈點,但凈利成長性還需加把勁。比如2022上半年,3.11億元的營收,凈利不足3500萬,利潤之薄肉眼可見。相比2019年1.69億的營收、就超3000萬的凈利,盈利能力是否下滑值得考量。
同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2.40%、35.36%、33.57%、24.87%。2022上半年下降明顯。
其中,設備制造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7.44%、31.83%、36.12%、26.32%;EPC工程總承包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65%、31%、 24.43%、23.49%,總體呈下降趨勢。
追其原因,銷售費或是一個考量。
2019 至2022上半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3.94%、2.8%、2.1%、1.53%,高于行業均值的 3.18%、1.83%、1.29%、0.88%。
其中,業務招待費是大頭,報告期內占比為 72.18%、74.07%、46.21%、55.1%。其中,煙酒茶費用及餐飲費金額合計占比為 86.25%、92.24%、88.07% 及 92.48%。
如此占比、如此支出,著實夠扎眼。深交所問詢函中要求惠通科技說明,銷售費用中業務招待費支出規模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商業賄賂情形。
2
大客戶集中依賴
關聯交易審視
公開信息顯示,惠通科技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及雙氧水生產領域的設備制造、設計咨詢和工程總承包業務。
深入業務面,主營業務變化較大。報告期內設備制造占營收比為61.54%、67.32%、52.76%、28.26%,大幅下跌。
EPC工程總承包業務占比則攀升,分別為23.5%、9.14%、33.81%、66.17%。復合增長率達到 118.89%。
惠通科技稱,2019年及2020年,EPC工程總承包業務主要服務于聚酯領域;2021年及2022年1-6月,EPC工程總承包業務主要服務于生物降解材料領域及尼龍領域。
主營業務轉型,源于EPC工程總承包業務中,聚酯行業市場競爭和生物降解材料領域及尼龍領域行業景氣度高。
考量在于,伴隨轉型大客戶依賴性也在加深。
報告期內,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2億元、1.51億元、4.13億元和2.98億元,占營收比從2019年的72.62%飆至2022上半年的95.71%。集中度之高肉眼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惠通科技前五大客戶中的歐瑞康巴馬格惠通(揚州)工程有限公司(簡稱“OBHE”)及泰興怡達化學有限公司(簡稱“泰興怡達”)均為公司關聯方客戶。
OBHE是2015年惠通科技與歐瑞康設立的合資公司,惠通科技持股40%。此外,惠通科技總經理、實控人張建綱擔任OBHE董事,公司董事鐘明擔任OBHE總經理。
報告期內,惠通科技與OBHE關聯收入分別為5928.8萬元、8914.73萬元、9027.89萬元、6292.93萬元,占營收比為35.15%、46.01%、18.12%、20.22%。
至于泰興怡達,惠通科技持有其15%股份。2020年,惠通科技向這個第二大客戶的關聯銷售額達2,250.81萬元,占當期營收比11.62%。
此外,惠通科技與 OBHE 在報告期內還產生了關聯租賃,涉及房屋和車輛。其中惠通科技是出租方,OBHE 為承租方。報告期內房屋的租賃金額分別為 95.61 萬元、100.92 萬元、100.92 萬元、50.46 萬元。同時惠通科技還曾為泰興怡達的銀行借款提供關聯擔保。
行業分析師劉俊群表示,往期看,一些企業關聯交易不透明,導致業績質量、經營獨立性、公允性受到詬病,易產生體外循環、虛增收入利潤、利益輸送等質疑。因此關聯交易往往是監管層著重審視的焦點。
孰是孰非,留給時間作答。
相比之下,專利侵權訴訟也是一個關注點。
2021年9月及12月,聚友化工先后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中科啟程、惠通科技及相關業主方侵犯了聚友化工名稱為“一種連續制備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ZL201110401503.6)”的發明專利權及PBS與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并要求賠償。
兩起訴訟案件中,聚友化工訴求的賠償金額合計約3.6億元。
背負如此訴訟大單,顯然不是IPO的加分項。
對此,惠通科技認為,公司訴訟代理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法律意見書》認為上述案件惠通科技敗訴的可能性較低。2022年4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應中科啟程的請求,依法宣告聚友化工“一種連續制備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專利無效。
3
多次分紅、貨幣資金 3.8億
真的需要募資?
惠通科技前身為1998年12月8日成立的惠通有限。系由自然人嚴旭明、卞少卿、胡慶國及張瑞良共同出資設立。2016 年,惠通有限變更為股份公司。
截至本次 IPO 前,嚴旭明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 27.80% 股份,張建綱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 25.35%股份,二人合計控制 53.15% 股份,為共同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聚焦此次 IPO募資, 擬募4.02 億元,用于高端化工裝備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技術改造項目、技術研發中心(惠通研究院)項目。
考量在于,截至 2022 年 6 月末,企業可用貨幣資金余額 3.89 億元。同時,上市前夕公司多次分紅。2019年至2022上半年先后三次派發股利達5248.62 萬元。
不禁疑問,公司真的缺錢嗎?4.02億元募資是否合理呢?
本文為首財原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