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董明珠又有多條言論刷屏,其中一條關于鼓勵員工“砸鍋賣鐵”都要買格力股票、買不了了她兜底的言論引起多方關注。而在A股市場上,“兜底式增持”并不少見。
董明珠承諾“兜底”,格力電器近年兩推員工持股計劃
【資料圖】
近日,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總裁董明珠接受采訪時表示,她經常鼓勵員工購買格力股票,有很好的買入機會時“砸鍋賣鐵”都要買,買不了了她再來兜底。
董明珠還表示,做格力電器董事長這10年給投資者分紅了1000多億,在股市做了表率。董明珠稱,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精神,自己不退休不會賣格力電器的股票,這也是對投資者負責。
此前,格力電器曾在2021年6月推出史上最大員工持股計劃(以下簡稱: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擬參與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0人,股票規模不超過10836.58萬股,資金規模不超過30億元。其中,董明珠擬最多認購3000萬股,擬出資金額上限約為8.30億元,占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27.68%。
不過,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實際規模與預期相差較大。2021年12月13日,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完成非交易過戶,實際購買金額為11.44億元,實際購買股數4633.45萬股,占公司當時總股本的0.78%。共有4845名員工參與了本期持股計劃,其中,董明珠實際認購1000萬股,認購金額為2.47億元,占本次計劃的21.58%。
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為24.68元/股,而格力電器在2021年12月13日的收盤價為36.67元/股(不復權)。以此測算,公司應確認股份支付費用5.56億元,在2021年至2023年攤銷。2021年年報顯示,格力電器當期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費用為3100.29萬元。
2022年5月,格力電器再次推出員工持股計劃(以下簡稱: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股票規模不超過9472.80萬股,資金規模不超過15.50億元。公告顯示,本員工持股計劃份額將由經董事會認定對公司整體業績和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中層干部和核心員工優先認購,若份額有剩余,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將再結合自身情況認購。
2023年2月3日,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將7716.39萬股過戶至“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專戶,占公司總股本的1.37%,購買金額合計11.08億元。
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公司回購股份的價格為14.36元/股,而格力電器在2023年2月3日的收盤價為34.70元/股(不復權)。以此估算,公司將確認股份支付費用約15.70億元,同樣將在鎖定期內進行攤銷。
作為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格力電器旗下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費品牌,以及“凌達”“凱邦”“新元”等工業品牌。2022年,格力電器憑借突出的綜合實力再次上榜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位列第356位;連續四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十大“國品之光”品牌榜單。
2020年至2022年,格力電器5次實施現金分紅,每股現金分紅合計達8.20元(含稅)。2023年2月,公司實施2022年中期權益分派方案,每股派發現金股利1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55.37億元。
“兜底式增持”頻現A股,這家公司實控人無需補償
除了格力電器以外,A股多家公司的“話事人”近年也曾喊話員工購買自家股票,其中不乏“兜底式增持”。
2023年1月31日,天振股份(301356.SZ)實控人方慶華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方慶華承諾,公司員工(不含董監高及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在2023年2月1日至14日期間完成凈買入天振股份股票,且連續持有至2024年2月16日仍在職的,若因在前述期間增持天振股份股票產生的虧損,方慶華將以個人資金予以全額補償;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在倡議書發出的第二天(2月1日),天振股份漲13.13%,報收54.90元/股。
而經天振股份統計,自2023年2月1日至14日,共有5名員工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累計增持31.9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 0.27%,增持總金額為1705.46萬元。
據悉,天振股份是國內新型PVC復合材料地板的龍頭企業之一,產品研發能力、工藝技術水平、生產經營規模、產品市場占有率等均處在國內第一梯隊。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10億元,同比增長46.83%。
2022年4月28日晚,弘信電子(300657.SZ)實控人、董事長李強提交《關于鼓勵公司員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承諾在2022年4月29日至5月13日期間完成凈買入弘信電子股票、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若因在前述期間增持弘信電子股票產生的虧損,李強將以個人資金予以全額補償;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4月29日,弘信電子收漲10.63%,報8.22元/股。經弘信電子統計,共有59位員工在4月29日至5月13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累計增持股票111萬股,增持總金額為952.49萬元。
同月,遙望科技(002291.SZ;曾用簡稱:星期六)實際控制人張澤民、董事長謝如棟聯合提交《關于倡議公司全體員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函》,承諾凡在2022年4月28日至5月6日期間凈買入公司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若因在前述期間買入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由二人全額補償。
不過,遙望科技并未披露相關員工增持進展公告。
而在2021年,康泰生物(300601.SZ)、國際醫學(000516.SZ)、中順潔柔(002511.SZ)、寶通科技(300031.SZ)等多家公司的實控人均曾發出增持倡議,并給出“兜底”承諾,目前12個月的承諾期限已經到期。
其中,康泰生物共有126位員工在倡議增持期間(2021年9月22日至10月29日)增持公司股票,累計增持37.37萬股,增持總金額為4205.78萬元。而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康泰生物自2021年9月22日至2022年10月28日累計跌幅達到53.85%。
2022年11月1日,康泰生物發布公告稱,實控人杜偉民將以現金形式對員工因增持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予以全額補償,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預計自公告披露日起一個月內完成。
國際醫學則有545名員工在倡議增持期間(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實施增持,累計增持443.33萬股公司股票,增持總金額為5134.71萬元。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21年9月17日至2022年10月11日,國際醫學累計跌幅為8.77%。
2022年10月11日,國際醫學公告稱,實控人劉建申指定其下屬的申華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員工增持補償具體實施單位,將在一個月內以自有資金予以補償。
中順潔柔共有282名員工在倡議增持期間(2021年5月10日至31日)累計凈買入120.87萬股公司股票,增持總金額為3993.03萬元,而公司股價自2021年5月10日至2022年5月31日累計跌幅達63.08%。
2022年6月2日,中順潔柔公告宣布,符合補償條件的員工共264名,需補償金額為2545.78萬元,實控人鄧穎忠已按照承諾進行補償。
此外,在寶通科技實控人包志方倡議增持期間(2021年7月28日至8月3日),公司共有33名員工實施增持,累計增持113.77萬股,增持總金額為1614.86萬元。而公司2022年8月2日的收盤價為17.36元/股,高于全體參與本次增持倡議事項的員工各自仍有效持有的增持股票的凈買入均價,實控人無需進行補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