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報道,中國領先的專業產業研究和顧問公司ICC鑫欏資訊最新發布數據稱,截至2022年底鈉電池產能僅2GWh,到2023年底,預計鈉電池產能將增加至21GWh,同比增長950%。在各方勢力推動下,鈉電行業一片火熱,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眾多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鈉電產業鏈項目先后落地,部分企業領先優勢逐漸凸顯,產線建設已完成,并具備量產條件。
鈉離子電池使用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較于鋰鹽而言儲量更豐富,價格更低廉。近年來,作為鋰電池重要“補充”方案,以及緩解鋰價飆漲難題,鈉電池產業化進程驟然提速,產業鏈正加速形成,并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國內多家研究機構分析認為,今年是鈉電池產業化元年。
國金證券(行情600109,診股)梳理鈉電產業鏈:1)正極:三種路線具有發展空間,推薦振華新材(行情688707,診股),建議關注美聯新材(行情300586,診股)、七彩化學(行情300758,診股)。2)負極:硬碳確定性較強,建議關注元力股份(行情300174,診股)、圣泉集團(行情605589,診股)、貝特瑞(行情835185,診股)。3)電解液:推薦多氟多(行情002407,診股)。4)電池:推薦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建議關注維科技術(行情600152,診股)、傳藝科技(行情002866,診股)。
來源:金融界 責任編輯:李欣RF12607關鍵詞: